阴浓夏长
农历六月中,中伏前后,正是大暑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至大也。
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之湿得大火之气所化。二候土润溽暑,说的是“桑拿天”土壤浸润,天气湿热。三候大雨时行,因为湿暑之蒸热,致使天空时有雷雨出现。
大暑应该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了,用杜甫的诗句形容就是“天地一大窑”,但是“人何怨炎热”,古人的心态真的是相当好,说“烦夏莫如赏夏”。
赏夏的诗句里,最喜高骈的《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阴浓夏长,有种静态的画面美,但是耳边又分明已经响起午后知了的聒噪声。小的时候很喜欢夏天,也并不觉得苦夏难熬,反而觉得夏天的精彩多于其他季节。午饭后去老树掩映的溪边捉小鱼,溪水沁凉,脱了鞋踩进水里,刹那激灵灵爽到心里。或者搬了躺椅到弄堂里,抱半个西瓜纳凉吃瓜。到了傍晚,就抱个游泳圈跟小伙伴去水里撒欢。虽然每天活动重复大致如此,但一点也不觉得厌烦,总希望夏天可以长一些。不过,夏天最怕睡午觉,正所谓“日长睡起无情思”, 睡醒后整个人会特别难受和低落。
古人讲究因时而食,不时不食,对生活有种特别的仪式感。宋朝的食谱就有记载伏天里要吃绿荷包子。大暑时节,宋人还爱饮沉香水、冰糖绿豆汤以降心火、解体热。据说三国时,黄河以北地区还有“避暑饮”这么个东西。我小的时候,对于节气饮食似乎没有那么讲究了,但是夏天家里常备西瓜和绿豆汤。西瓜是放在山水里泡过的,绿豆汤放在冰箱里,偶尔还会用冰格子冻些绿豆冰棒。记得在外婆家,外婆会煮黑色的凉草冻,跟如今风靡各大甜品店的仙草蜜有点像,但吃起来有很重的薄荷味。
小时候的夏天,清晨凉爽,午后宁静,最喜夜晚的“风光”。山风让白天的暑意消减,星星们都挤在天上纳凉。而我,则跟爷爷奶奶在大树底下乘凉,看着天上的星星,听些不着边的家常闲话,身周有奶奶轻摇过来帮我挡蚊子的大蒲扇。有时候,还会巧遇误入人间的萤火虫和知了。捉萤火虫是我喜欢夏天的重要理由之一,捉到的萤火虫放在玻璃瓶里,睡觉都舍不得放开。后来在书上看到说,隋炀帝曾在宫里捉萤火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啧啧,把捉到的萤火虫放生于山上,照亮了山谷,想想这场景就美得不行,果然还是古人会玩。
据说清代的李渔每到夏季,就会闭门谢客,然后卧躺于松下,用飞泉洗砚、积雪煮茶。聒噪烦闷的夏天可以这样清凉寂静地度过,真是好羡慕。如今生活在城市,远离乡野,更没有文人雅境可供享受,对夏天的欣赏之情似乎也淡了。夏日悠长,暑气蒸腾,何处清凉?古人怡然自得,说“花前月下团圆坐,一道清风共自凉”。那如今的我们,能“家人闲坐,空调可亲”,此佳境似也足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