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的惊人之语:孟母之功不在禹下——读书笔记

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前天读一则访谈,梅辰对话李泽厚先生。先生说起家道中落时,我联想到家道中落的鲁迅,还想到了同样家道中落的孟子。随后整理书架,一眼就看见了鲁迅的弟弟周作人的《苦茶随笔》。顺手翻 开,巧得不能再巧,目录上跳出了四个字:《关于孟母》。
民国二十三年十二月三十日,通县女子师范学校礼堂落成兼开新年同乐会,邀请周作人前去讲演。女子师范主题离不开妇女,还得与教育有关,一时想不起讲啥,脑子里忽然冒出了《三字经》: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到底是与鲁迅齐名的大作家,以十二个字为引,足足讲了十分钟。
他把孟母归为中国历史上最懂教育的女子。
《关于孟母》,家喻户晓的“孟母三迁”和“断机杼”的故事,周作人先生避而不谈,而是强调她的通情达理。
先生引用了《列女传》卷一的文字:
“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
翻成白话文:
孟子娶妻之后,有一天准备进入内室,看见妻子正袒露着身体在屋里(袒露就是裸露,四川话叫“打光胴胴”)。孟子觉得不雅,把脸一垮,不进门了,转身就走。妻子不乐意了,向孟母告辞,说:“我听说夫妇之间的相处之道,在寝室中可以不必过于拘礼。现在丈夫却因为这点小事嫌弃我,这日子没法过了。”——也是哈,古代男女大防,老婆在内室,不可能接触外人,裸给自家老公看,有啥不可以?
婆媳关系最难处,一般情况下,当妈的都会偏向儿子,但孟母不这样。你看她老人家说得多好:
“古代礼仪规定,将要进入家门时要先问‘谁在里面',这是表达敬意;将要登上厅堂时要提高声音,让里面的人有所准备;将要进入房间时目光要向下看,避免看到别人的过错。现在你自己没有遵守礼仪规范,却去责备别人失礼,这不是舍本逐末吗?”
我是这样理解的:孟母的意思,既然你要求老婆要穿戴齐整,进门前就该先打个招呼:我要进来啦,赶紧把衣服穿好!然后等一下,再问:穿好了没?穿好了,再进去。
结果是孟子向妈妈认错,向妻子道歉,从此相敬如宾。
周作人感叹道,世人都说孟母善于处理婆媳关系,固然说得很对,其实礼即是人情物理的归结,知礼者必懂得情理。思想通达,能节制自己,能宽容别人,这样才不愧为文明人,不但是贤姑良母,也实是后生师范了。假如中国受过教育的女子都能学点孟母的样,人民受了相当的家教,将来到社会上去不至于不懂情理,胡说胡为,有益于国家实非浅鲜,孟母之功不在禹下。
看见没,周作人不愧为大师,看问题的角度完全异于常人。大禹是谁?尧、舜、禹三圣之一,治水之功,更是传颂千古。而孟母之功,功在育人。在周作人看来,没有比教育更重要的事了。孟母的教育方法堪称“师范”。她,就是一所师范学校。
除了通达、节制和宽容,孟母教导给儿子的还有诚信。这事儿,《关于孟母》中没说。
《韩诗外传》卷九中记载: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 母曰:“欲啖汝。” 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 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啥意思?孟子小时候,隔壁邻居杀猪,他跑去问妈妈:“他们为啥要杀猪?”孟母逗儿子,顺口说:“要给你吃呀。”话一出口就后悔了,暗道:“我怀他的时候,席子不端正不坐,肉切得不方正不吃,讲究胎教。如今他刚懂事就欺骗他,这是教他不诚信。” 于是买了邻居家的猪肉给孟子吃,表示说一不二,不欺骗儿子。
孟子尽管出身贵族,但早年丧父,家道中落,孟母全靠织布维持母子二人的生活,不是逢年过节,恐怕看一眼肉都是奢望。这回真要吃肉,吃过之后就得勒紧裤带。换了别的母亲,肯定不当回事,不就是顺口逗个乐吗,不吃肉还会死人?然而孟母就是孟母,说到做到,决不含糊。
孟母搬家那些事,周作人先生也没说,好在我知道。
孟子家最早在墓地附近,一帮小伙伴没事就在墓地玩,“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玩埋死人的游戏。一个个兴致勃勃地堆土造坟,用树枝埋活人假装的死人,有模有样地表演丧葬仪式,嚎起丧来鬼哭狼嚎,总之开心得要命。
如果是我妈,像这种玩法,回去就得挨打,边打边骂“短命娃娃”。中国父母没多少文化,大多不讲道理,相信“黄荆条子出好人”。小时候挨打,那是家常便饭。夏天最惨,爱下河玩水,光膀子回家,我妈打起人来相当方便,一蔑片下去便是一道血痕。
孟母有文化,不打儿子,也不跟儿子讲道理,直接把家搬走完事。
这是第一迁。“迁”的意思是向上,如升迁,乔迁,搬到好地方去了。
新家的附近是集市,方便购物,买点柴米油盐啥的,几步路就到。问题又来了,孟子有样学样,很快学会了做买卖。“来呀,来呀,便宜卖啦!”“打八折喽,快来哦!”小伙伴之间讨价还价,玩得不亦乐乎。游戏是儿童的天性,那时候没有乐高,没有小猪佩奇,没有米老鼠和唐老鸭,你让孟子他们玩啥?近墨者黑,怪小孟不得。
咋整呢?孟母二话不说,搬!
这回总算搬到了学校附近,学区房。
仍然是有样学样。近朱者赤,过家家的内容变成了张罗祭祀礼器,彼此之间还会模仿学生行揖让之礼。然后,然后就成了大名鼎鼎的亚圣。
孟母之功,不在禹下,其是之谓也。
当今教育,一半在学校,一半在家庭。无论为师,还是为人父母,都应以孟母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