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疗愈平凡的修行散文

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2018-07-04  本文已影响17人  余明

又看到一个置顶的公众号发了一篇软文广告,决定取消关注。

今天我给自己设定一个标准,以后凡是公众号发软文或者低价值的文章达到1:1的程度,就取消关注。

发软文这方面我比较赞同辉哥(奇谈)的理论,不是自己真正用过好用的产品坚决不推荐。

回归正题。

不要怕错过,只怕你不做

以前对一些公众号总是不舍得取消关注,怕错过了未来可能的有帮助的内容。刚刚突然想明白,身处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都看了太多的干货,实际制约我们成长的是我们的执行力。我们不缺干货,缺乏行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懂得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们热衷于追求干货,一直在追求干货的道路上前行。看似努力励志,实际只是自我麻痹。

从今天开始,看完干货要有行动

每天出门上班,站上地铁后,我们开始浏览公众号的文章。对我这样有自我提升想法的人而言,十篇里有六篇以上讲的都是道理、干货。一目十行,”嗯,这篇讲的很好”,然后,”嗯,这篇讲的也不错”。日复一日,每天还是重复昨天,一样的去看干货,一样的没有针对性的行动。

我想,从今天开始,看完干货要有行动。理论不联系实际,那看之何益。

道-法-术

我们心中要有”道”。这个”道”是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然后我们看的那些干货作为”法”,填充”道”的脉络。再具体细化到行动上作为”术”,填充”法”的血肉。

知行合一,在事上磨炼

最后附上我对自己当前的道”来自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在事上磨炼”的理解。

阳明先生认为,知即为行,行即为知,知行本为一体。

我赞同这个观点,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也就是行,谈不上真正的知。在实践中理论实际化后才能成为自己真正掌握的东西。就像马克思主义经过中国化后才真正在中国生根发芽,革命先辈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知”也是和中国化这个”行”携手前行。

阳明先生认为,人应在事上磨炼,认真过好当下。

我觉得这个观点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的生活。万事都是修行,逃避不可取。自从有意在生活中实践这个观点后,我能在面对困难时意识到自己有逃避的心态,然后直面困难。无论结果如何,遇到必须为的事情后敢于直面也是一种勇气,然后尽力做到最好又是一种智慧。不再患得患失,把事当做一种磨炼一种修行,也就不再是负担压在心头。

不用懂那么多道理,也可以过好这一生

只要我们把握好根本,心中有道,不需要懂那么多道理,也可以过好这一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