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
“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
打小儿就被早年间做过小买卖的爷爷,用“字正腔圆”的舔(天)津话,念叨的这句箴言灌满了耳朵。
所以,从能帮爸妈打酱油的那天起,一直到现在到菜市场去称肉、买菜,我都时刻提醒自己别让那些个摊贩儿给唬弄了。
凡是在我这里底儿潮(有缺斤少两劣迹)的卖家儿,无论是店铺、坐商、还是流动商贩儿,别想指望我还给他们第二次骗我的机会。
即使价格贵点儿,我也对那些讲信誉,面和心善的卖家儿深信不疑。
所以,做为老主顾,与家门口经常光顾的那几家菜市场固定档口卖青菜、干调、水产和水果的摊主儿们,渐渐都成了熟头熟脑的朋友。
他们都摸透了我的脾气,有好的,从来不给我拿次的。从他们手里买的东西,质量从来都是他们掌控的事情,所以,我从来都不担心。价格也是他们摸着良心掂量的事儿,他们不说,我也不问。
前段时间,我最喜欢吃的豆角,由于疫情的原因,运输成本急剧增加。价格创下了历史最高,一市斤达到了二十七八块钱。
几个买菜的朋友都像一家人一样地设身处地劝我,一个工薪阶层挣俩钱儿不容易,还是忍一忍,别花大价钱,赶这个时气,偏偏吃这口东西。他们认为不值当的。
时气不好,买卖人赚点儿钱很都难。尤其是硬靠着时间,更得靠着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人气儿,做以分角来计算收益的小买卖人,赚到的那点儿辛苦钱,就更加的不易。放过有赚钱的机会不赚,谁都懂,这无异于从自己身上剜肉。
日子长了,人情世故也就越来越直白。他们的心,换来的就是像我一样的所有顾客对他们的信任。
不问价、不看秤、只看人。买货、付款,走人。就是这么简单。
时间倒退到从前,可不是这么简单。别小看这些挣钱不多的买卖人,他们的眼睛“毒”得狠。是不是常客?够不够精明?能不能糊弄?他们只要搭上一眼,就能看出来个八九不离十。
买的没有卖的精,千真万确。曾经无比大呼的我,就是在无数次的“糊弄与反糊弄”的反复斗法中,才逐渐学会怎么样面对这些人的。
我的体会就是,如果遇到陌生的市场,先不要急着出手。先看货的质量,再看买货的人数。通常买货的人数越多,证明这个商家就越讲究诚信。
上当受骗,只能是一次两次。事不过三,那些靠一次两次坑骗别人的商家,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市场淘汰的。以现代人越来越高的智商和情商,谁都不可能轻易作贱自己。
作为商家,想要在市场上立得住个儿,信誉一定是那块质地最好的金字招牌。人们早已经参透了那句无比通透,但话糙理不糙的老话儿:人尖没饭吃,狗尖没屎吃。
这话儿,挺禁琢磨。细细品味生活在自己生活圈子里面的人,凡是过于精明,总是打小算盘,算计别人的人,还没见几个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