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注《随园诗话》(982)
【原书卷九·二三】
沈光禄子大、许明府子逊,二人齐名。沈如:“竹光晨露滑,池静夜泉生。”许如:“钟声凉引月,江气夕沉山。”真少陵也。行役绝句,有相同者。沈云:“惟有梦魂吹不断,月明犹自逆风归。”许云:“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子逊先生与余为忘年交,论诗尊唐黜宋,失之太拘。有某少年,故意抄宋诗之有声调者试之,先生误以为唐。少年大笑。余赠云:“前生合是唐宫女,不唱开元以后诗。”
沈子大,即沈起元(1685—1763),字子大,号敬亭,小名传时,江南太仓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选庶吉士,改吏部主事。擢员外郎,以知府发福建用。雍正间,历福州、兴化、台湾知府,均有建树。高宗即位,起江西驿盐道副使。乾隆二年(1737)擢河南按察使。七年(1742)迁直隶布政使。九年(1744)内转光禄寺卿。十三年(1748),移疾归。为政清明干练,心系百性,敢担责任。工诗。著有《敬亭文稿》、《诗草》、《桂轩诗草》,另有《周易礼义集说》、《周易洗心》,《四库全书》著录。
光禄,指光禄寺卿,官职名,始于北齐,终于清末。周时设膳夫上士,至北齐始置光禄寺卿,以后历代多沿袭未改。清设光禄寺卿满、汉各一人,为光禄寺长官,秩从三品,职掌宴劳荐飨之事,分辨其品式,稽核其经费。凡祭祀之期,会同太常寺卿省牲;祭礼毕,进胙于天子,颁胙于百官及执事人员等。
许子逊,即许廷鑅(生卒年不详),字子逊,号竹素。清长洲甫里(今江苏苏州甪直)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雍正五年(1727)任福建武平知县,按图勘理与广东平远接壤定界。后以张廷枢案革职。乾隆中主持广东韩江、太仓娄东等书院讲席,归居昆山陈墓(今昆山锦溪镇)。
少陵,即杜甫。
行役,音xíng yì,意思旧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泛称行旅,出行。出自《诗·魏风·陟岵》:“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开元,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自713年12月至741年12月,共计29年。唐玄宗治国初期,以开元作为年号,那时玄宗励精图治,并且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所以后世史学家称其为“开元盛世”。开元、天宝盛世是唐诗的全面繁荣时期。出现了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等一大批名家。当然最重要的是伟大诗人李白,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则滚滚滔滔,美如清水荚蓉。后人对此期唐诗,有许多的评论。概括地说就是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天宝后期至贞元年间,安史之乱成了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分水岭,这一社会大变动,也引起了文学的变化。代表这一时期的最伟大的诗人.就是诗圣杜甫。他直面这场历经八年的安史之乱,以动地的歌吟,表现战火中的人间灾难、生民血泪。把强烈深沉的抒情融人叙事手法中,以叙事手法写时事,从题材到写法,都不同于盛唐诗了,这可以说是唐诗发展中的一种转变。此后大历诗人出来。因社会的衰败而心绪彷徨,诗中出现了寂寞情思,夕阳秋风,气骨顿衰。有后人觉得,开元以后诗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