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青春

《高考不是你的唯一——错过高考,不等于错过精彩的人生》

2018-06-07  本文已影响31人  楊傑

 《高考不是你的唯一——错过高考,不等于错过精彩的人生》

        今天又是一年高考的日子,打开朋友圈发现不少朋友都在为高考生加油,我的心里又不时被激起层层涟漪;尽管对于我来说不曾有过高考的体验,但心里亦有些许激动,或许是因为我对于错过高考这个人生的缺憾一直耿耿于怀,亦或许是因未曾体验这个人生的历练而失落。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或多或少我都会有所感触。这,俨然已经成为我生命历程中一个无法修复的“高考情结”。

        其实,现在回望我的人生,应该特别感谢我的父母,虽然当初懵懵懂懂地“被”上了中专很不情愿(其实当时踌躇满志想读高中的),但上了中专以后,我毅然不曾放弃对梦想的追求。记得很清楚,当时青岛港的优秀代表许振超曾说过一句话对我影响很大,“你可以不进大学校园,但你不能放弃对知识的学习”,是的,对我来讲,中专生活的学习也挺紧的,除了日常课程学习以外,我们宿舍几个学霸级的同学又一起报了自学考试,我们尽管没有像有的同学那样“今朝有酒今朝醉”,虽然平常的生活在他们看来单一而索然无味,但充实的学习生活也让姐妹们成就感爆棚,因每次自考我们都旗开得胜,我们宿舍几个同学也因此被学校请到其他班级做学习经验分享,这在当时来说也算是挺自豪的一件事情。

       因为当时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无忧无虑的读书对我来说都成了一种奢侈。四年的中专生活结束,我们也基本都拿到了自学考试的大专毕业证,在宿舍畅想未来时,我们一个个斗志昂扬的、兴致勃勃。当时我想,哎呀,如果毕业能够顺利找到工作,我一定要好好珍惜上苍这份恩惠,继续好好读书。结果, 真的是很顺利,我毕业那一年,我们区里貌似第一次系统内编制公开招考,我如愿考上事业编,获取了工作机会。分配工作单位以后,得知被分配到一家乡镇卫生院,说实话,当时的心情还是很失落的,因为当时是在一家二级医院实习的,那时年轻气盛的,一心只想留在大医院。结果,来到工作单位以后心情一直不是很高涨,加之单位那时来说的位置比较偏一些,连以前一起玩得朋友也不能经常在一起了,除了认真工作外,工作之余就有大把的时间用来读书了,上班抽空就会背几个单词,看点书,下班以后就去附近的大学教室学习。后来,就用2年多的时间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本科毕业证,同时考取了学士学位。

        工作期间,无论多忙,我都会抽空学习,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还自学英语、哲学、心理学等知识,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增长自己的才干。那一年,机会又一次光临我,我们系统内又貌似首次公开竞争上岗选拔科级干部,我在同事的鼓励下“勇敢地”报了名,这个勇气在当时来说也是值得赞叹的,因为当初顾虑也很多,不敢报名,正巧那时在读白岩松老师的《幸福了吗》这本书,里面提到白老师的一位年轻的同事问他,台里组织的公开选拔人才,他要不要报名,他的心情我也是感同身受的,白老师大致跟他说是让他把机会当成人生阅历一样去勇敢的试一试。所以,我就同时受到白老师的启发毅然报了名,结果顺利通过笔试、面试等等层层考核,出乎意料的升到了副科级岗位。或许,您会觉得我简直是太幸运了,但对我来说绝不是随随便便的幸运,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细数来,我真是用毕业后的近10年的坚持成就了那一次选拔。对我而言,这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新的挑战。毕竟从专业岗位到了管理岗位,对于那个28岁的我来说,有些手忙脚乱,那时的心情,只能意会,唯独自己才能感触到其中的滋味。我的心理学老师李克富教授曾说过:“任何的心理成长都是从挫折中开始的”。这次岗位调整,对我来说是机会也是挫折,毕竟要经历致命的“成长痛”,现在回想起来都得感谢那段纠结、孤独的时光。

        不学习对我来说就是没有安全感。那一年,我又报名了参加了在职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又一次顺利通过了全国统考,结果被我的导师马爱国教授“生生卡在了”论文阶段,原因是要求我必须发表2篇核心期刊论文,然后,我的硕士毕业论文必须达到他老人家的要求,他放通行才能提交答辩申请,这个期间,我体会到了在学习方面绝无仅有的无力感,导师几次训话,我也几次哭过,不知多少次想过放弃,因为这个过程太苦了,身体上、心理上我都熬不住了。感谢我的家人、朋友和老师的鼓励和支持,最终,我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不付出哪会有收获?带着俩娃、干着工作,似乎样样不想落下,晚上孩子睡下了,我在查文献,写论文;赶在交论文的那一段时间,通宵达旦的劲头也不知哪来的,真是不可思议。经历了层层关口,导师总算同意让我答辩了,一切环节对我来说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还好,终于走到了论文答辩环节,预答辩前,我精心准备,即使是开车的时间,我也把自己的论文答辩PPT汇报录成视频边开车边听,一早起来在家站在电脑前反复演练,孩子醒来哭着找妈妈,他爸抱来我面前,看我在这一本正经的“胡言乱语”吓得一声不哭了;预答辩时,导师终于对我的表现说了句肯定的话,说我的预答辩超出他的预期。但我还是不敢松懈,继续修改、演练,生怕再被导师给“毙了”;结果正式答辩时我铿锵有力,自信满满,超常发挥,有幸得了我们上午答辩组同学中的唯一一个优秀(其中包括全日制的硕士),这时,觉得自己还是蛮给力的。毕业聚餐时导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怎么样?读个研究生很辛苦吧?你知道为什么对你要求那么严格吗?就是因为你在领导岗,所以对你更加严格要求。是的,这是导师对我的要求,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今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主席在北大叮嘱广大青年“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知行合一,做实干家”。近日,北大史蛟教授寄语北大毕业典礼时说过:"专注和努力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你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才是终极的自由!”我的人生格言是“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人生,因奋斗而精彩,因坚持而遇见最美的自己。”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是你的唯一,你的唯一就是看见远方的自己,而不纠结于当下,看到生命的全部,而不拘泥于当下的某个事件,正所谓“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我们要做的是从各种人生的体验中获得人性的成长,收获坚强、责任、正直、乐观、豁达、勇敢、感恩、包容、诚信、积极等完美的人格。

        记得我的心理老师高睿曾说过,每年高考结束后都是心理咨询的高峰期。我感触颇深,只是想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高考,不是你生命的唯一,无论结果如何,它只是你绚丽多彩的生命中的一个点,是一个你梦想的开始,而不是终点;错过高考,不等于错过人生的精彩!再次引用史蛟教授的话赠与你们:“愿你们在人生的路上,收获友情、爱情、成功和幸福!”

         最后,我也要感恩祖国,感恩这个美好的时代、感恩我所拥有的一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