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家生活家艺海

攻略 | 非专业人士如何参观艺术展

2017-12-20  本文已影响0人  若兰同学

来魔都之后,陆陆续续看了一些展,有朋友让我写一篇观展攻略, 遂...有了下面这篇不算专业、但能快速入门的观展攻略。有疑问或补充的欢迎在留言中提出。

1

观前功课

无论是参观艺术展、博物馆还是演奏会,先要了解大概的背景资料,比如:历史、艺术家生平、主要作品等。

就像两个人聊天,要能聊的投入。

首先要对聊天对象有一定的了解,才容易找到话题,如果双方有共同的志趣爱好、知识交集,才方便进一步沟通。

之前去敦煌参观莫高窟,工作人员会先让我们看一段15min的记录片,了解莫高窟的时代背景、地理位置、建筑过程、主要作品和意义等,不看记录片是不准去莫高窟里面的。

观展其实就是艺术家与观众的有机互动,艺术家通过听觉、视觉、视听的方式将作品的内涵传达给受众。

2

观展时长

听一场交响乐要40分钟,看一部电影要2个小时。美食家们为了表示对大厨的尊重,用餐时间基本和大厨烹饪的时间一样长。

那么看一幅艺术作品多长时间合适呢?

有些人什么都想看,每幅作品前拍张照打个卡就算完了,走马观花一样。有研究发现,观众看蒙娜丽莎的平均时间只有15秒。而艺术家创作一件作品往往要花上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为了表示尊敬,我们何不,慢一点?

就像看菜单一样,你看的不止是菜单上的白纸黑字,还有这道菜的原料、做法、口味、营养及荤素搭配,细嚼慢咽之后才知道喜不喜欢。

因此,对于展馆的核心作品,不如每幅留出5分钟的驻留时间细细品味。

另外答应我,一定不要穿着细高跟或饿着肚子参观,好嘛。

3

观展交流

* 让孩子做人肉讲解器

非艺术专业的普通人看不懂作品怎么办?

如果你身边带着小孩就好办了。

相比成人,小孩是提问题的专家,善于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一些抽象的复杂的作品,经小孩一点拨,也许会有全新的欣赏角度。

* 跟陌生人交流艺术

在展览馆里,不要害怕与陌生人交谈,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和感受都不同。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之后还是只有一个苹果。

你有一个观点,我有一个观点,交换之后每个人都有两个观点。

说不定,聊的投机,还能成为好朋友。

* 跟美术馆工作人员交流

如果观展的时候你有疑问,或者站立时间太长想休息,不妨找个工作人员搭搭讪。他们在一个地方工作久了,耳濡目染,也许能为你提供新的思路。

* 按自己的方式理解艺术品

不用刻意装作很深沉的样子,也不用害怕理解不了作品的内涵,可能一幅画会让你觉得震惊、害怕、恶心、感动、平静等等,跟着感觉走,按你自己的方式理解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网上有人说曾经有一场上海当代艺术馆的讲座,主讲人是这场展览的参展艺术家杨永梁。

提问环节有观众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XXXX的概念的?”

杨永梁怒问:“谁说我的作品是这个意思?”

观众答:“导览手册上写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曾在杂志上看到莫奈说的一句话:

人们总在谈论我的艺术,装出一副懂了的样子,好像真有必要去弄懂似的。其实,喜爱已经足够。

4

二次创作

很多人说,艺术馆现在已经沦为拍照背景,不好意思在艺术馆拍照了。

事实上,拍照也是亲近艺术、参与艺术的一种方式。

比较鼓励的是,拍出自己的想法,对艺术品进行二次创作。如果不知道怎么拍,可以在小红书、微博里搜索相关照片,模仿学习。

更深层次的二次创作,可以是延续作品风格,创作自己的作品;或者写下观赏的感受,类似影评等。只有输出才会让你对展览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总结,将作者的特点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不至于过目即忘。

Tips:有些地方不允许拍照,请按照指示,比如演奏会,如果拍照会有工作人员拿激光笔扫你;参观石窟壁画的时候如果有闪光灯,会破坏壁画,等等。

5

观展讯息

另外,除了以上说的,还有一些相关的书籍、平台分享给你们。

*  书籍

《如何参观美术馆》

《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

《现代艺术150年》

《与艺术相伴》

《如何看懂印象派》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 公众号

artnet:一站式艺术资讯平台,围绕全球艺术市场的热点事件、趋势、人物,实时提供业界最权威的调查分析和深入评论。

豆瓣同城:能为你找到有意思的同城活动。

河马旅居指南:由生活在当地多年的青年们分享这个城市有趣的地方。

意外艺术:一个互联网艺术大众化的传播平台,致力于艺术大众化,通过原创文章、视频节目、好物推荐和线下艺术体验等形式,让艺术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 APP

展讯类:

VART、艺术狗、iMuseum、ArtStack、Artand、Arts & Culture

票务系统类:

周末去哪儿、格瓦拉生活

PEACE!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