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每天写1000字

这个流传已久的故事,观点错了——孩子不感恩的原因

2016-11-23  本文已影响781人  河南张宏涛

文/张宏涛

下面这个流传甚广的小故事,曾经让很多人猛然一惊,觉得母爱好伟大,不听妈妈的话是错误的,但我的观点相反,我认为这个故事可以让人们了解无条件的爱和有条件的爱之间的区别。

一,一个故事

有个少年因为成绩不好,被妈妈大骂一顿,他忍不住和妈妈顶嘴,被妈妈赶出了家门。

少年在外面转了一天,到了傍晚时分,他又急又饿。当闻到路边卖饭的小店飘来的香味时,他口水都流了出来,可是他身无分文。饭店老板看他久久不肯离去,就问道:“小孩,你是不是想吃饭?”

少年点点头,又低着头说自己没有钱。

老板热心地说:“没关系,这顿饭我请你吃!”

一会儿,老板端来饭和菜。少年吃着吃着,眼泪掉了下来,对老板说:“我们素不相识,可是你却对我这么好,我太感激了!可是……我自己的妈妈,跟她吵架,把我赶了出来,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板听了,反问道:“你想一想,我不过给你一顿饭,你就这么感激我,你妈妈做了十多年的饭给你,你怎么不感激呢?怎么可以吵架呢?”

二,感恩与嗟来之食

我们姑且不谈孩子是否应该向父母感恩的话题,我们重点来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个少年对饭店老板很感激,对母亲却不认同?难道真是因为他没良心吗?

设身处地想一想,只怕我们遇到少年这样的事情,都同样会感激饭店老板,且对母亲有意见。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饭店老板给他的是无条件的爱,给的是没有交换条件的一碗关爱的饭。他母亲给的却不是无条件的爱,是需要他用“听话”和“好成绩”来交换的。一旦他不听话或成绩不好,就会咒骂他,甚至让他滚,这饭和嗟来之食是差不多的,这就是为什么少年不感激他母亲的的原因。

假如饭店老板给他饭前嘲笑他:“你考了第几名啊?你怎么这么笨啊?你活着有什么意思啊?你以后要听话啊,不然饿死你个小兔崽子!”说不定这孩子宁可饿死,也不吃这碗饭了。即便勉强吃了,也绝不会感激他,因为对方给的不是无条件的爱,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上面虽然是故事,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父母以爱为砝码来要挟孩子,只有在孩子满足他们的条件(比如考90多分、听话等)的时候才给孩子笑脸,给孩子温暖的爱;否则就对孩子冷酷无情。他们认为成绩不好或者不听话的孩子,根本不值得爱。

孩子抗议也没用,他们会打着爱孩子的名义继续向孩子施压和训斥,我们看看嗟来之食中的富人是怎么做的?

父母这种有条件的爱导致很多孩子从小就学会了察言观色,从小就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情绪和自我,去做父母眼中的乖孩子,从而得到一点有条件的爱。

一个孩子如果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无条件的爱,就会在缺爱的环境下长大,不再相信会有无条件的爱,只相信利益交换,将来也很难有能力给爱人和孩子无条件的爱。他们连对自己都会很苛刻,自然也不会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于是恶性循环,一代传一代。

新浪育儿名博博主王人平说:

“父母有条件的爱,让孩子时刻生活在被爱遗弃的恐惧中。”

这句话值得所有为人父母者深思。

三,为何与父母亲近不起来

有个朋友,她小时候想帮妈妈做家务,都会被妈妈赶到书房写作业;她也曾花了两天多的课余时间,给妈妈做了个生日礼物,可妈妈并没有收下,反而严肃地对她说:“我要的是你的成绩,不是你的礼物!家里什么都不用你做,快去写作业!只要你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就行了。”

每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她都会很恐惧,妈妈总会这样骂他:“你这成绩对得起我和你爸吗?我们辛辛苦苦起早贪黑为的什么?你就这样报答我们?你还有没有良心?你还知不知道羞耻?你太让我失望了,我不想看见你了……”

如今,她说她有时候想和父母亲近,却亲近不起来,回首往事,父母似乎从来没有真正在意过她,父母在意的永远都只是她的考试成绩。考得好了,要什么有什么;考得不好,就是一顿打骂……

还有个朋友,也和父母亲近不起来,她不到一岁就被送到乡下奶奶家,六岁以后才被父母接回家,自然与父母有些隔膜。她记得爸爸为了让她跟自己亲近,就常买些零食回家,然后让她大声叫“爸爸”,还要跳着叫,叫得越欢越响,给得越多。她很不情愿但又不敢不叫“爸爸”,看着爸爸得意的模样,她觉得自己就像一条摇尾巴的小狗。妈妈也总是要她听话,稍有不听话,妈妈就会说:“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还把你送到乡下。”她也感觉不到父母的爱……

无条件的爱:与有条件的爱相对,指“不期望,也不计较对方回报,不是因为对方做了什么才给予爱,而是不论对方做什么,都会一如既往地给予爱的一种恒定的感情。”

父母无条件的爱,奠定孩子一生的安全感,这样的孩子会自信、自立、自强,会积极勇敢地探索广大未知的世界。愿天下的父母都能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