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故事解读:非洲三万里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到底谁才是南非真正的主人?

2018-02-05  本文已影响28人  819f27f6a480

说起南非的历史归属,无法绕开“殖民”与“种族隔离”等人类历史上“弱肉强食”的悲惨历程。尽管南非的历史古老,但有文字记载的有关南非历史,都是从欧洲人的到来之后才出现的。

到底谁才是某某地真正的主人?

类似这样的思考,中国人习惯性地启动“自古以来”、“从祖上论起”等思维方式,因为在中国弘扬传承被升华到美德的层面。归属不仅超越了传承的美德,更是孝道的体现。

在非洲,抑或不同的文明中心以及周围,我们必须采用另外一种逻辑方式去思考问题。南非,他们永远记得自己打哪来,但不必追求,只需着眼当前的自由、尊重、责任、多样、和解、平等、民族。

或许是南非人在遭受了千百年的殖民、压迫与残害之后,多民族自生的和谐相处愿望占据了主流。放弃争斗,为了和平而另寻他路。这是人类在“弱肉强食”环境下诞生的另外一种更高的智慧。

❶ 开启南非历史格局转变的荷兰人


17世纪初,荷兰这个欧洲国家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上运输贸易大国,垄断从欧洲到亚洲的海上贸易通达长达200余年,当时被称为“海上马车夫”。了解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荷兰海上贸易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南非人世世代代被殖民与奴役的悲惨付出。

当时,欧洲对香料的需求很大,一本万利。然而要把香料从印度航运至欧洲,南非最南端的好望角是必经之道。为了能给自己的商船提供在运输途中更好的提供补给,于是荷兰人在好望角开始建立自己的第一个殖民点。

图丨好望角,英文Cape of Good Hope “美好希望的海角”,此处是几乎所有来好望角旅行的游客必然逗留的地方,因为在这块木牌前留影,最能证明某某人来过好望角。

好望角的葡萄牙文是Cabo da Boa Esperança,是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于1487年8月奉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之命,探索绕过非洲大陆最南端通往印度的航路,寻找一条通往马可波罗所描述的东方“黄金乐土”的海上通道时发现的。

以上这段文字在网络上随处可见,只要你在IE的搜索引擎里输入“好望角”之类的词汇,大多词条的简介中基本都会这么写。但从尊重历史客观的角度而言,我更愿意将这的描述进行修改:

据记载,第一个发现好望角海峡的葡萄牙人是航海家迪亚士。而荷兰是第一个因海上贸易对好望角进行殖民(在现在文明中常见的状态是:开发都地区)的国家。

这样的表述会让历史层次更加清晰,甚至不容易混淆视听。

请注意,在葡萄牙人到来之前,南非人已经在此不知道繁衍生息了多少代。如果从露西那一代人算起,人类的祖先都是从非洲走出来的。

图丨好望角地图  来源网络

起初来好望角干苦力活的并不是南非人,而是穷苦的荷兰“布尔人”——农民。

由于好望角重要的海上位置,其便成为荷兰商船长途贩运过程中极为关键的补给点。在这里,过往的荷兰商船得到足够的粮食、牛肉、烟草、淡水等等各种生活所需。而肥沃的好望角恰恰具备这样的自然条件。1939年,好望角成为自然保护区。

刚开始荷兰人在好望角建立的是自由农庄,穷苦的布尔人在这里实现了“翻身农奴当家做主”式的命运扭转。随着规模的扩大,荷兰境内的农民毕竟人手有限且成本较高。一时间,人力资源市场出现了资源匮乏的现象。

于是,越来越多的安哥拉黑人、当地土著纳马人不断地变成了这些农场主的奴隶。黑人奴隶为白人们畜牧、劈柴、做仆人等等,从此南非形成了欧洲白人的后裔奴役当地土著黑人的历史格局开始出现。

用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讲:你有什么牛的,上数3辈人都是农民。我想,当时被奴役的土著人心里一定有这样的愤怒,更何况是被一群外来户欺负至此。

Apartheid——种族隔离


如果一个冒冒失失的外来户闯进你的家中,并用压倒式的实力胁迫性的告诉你:从今天起,这个家里所有的财产归我所有。你们必须听从我的指令,包括你们的劳动所得都归我所有与分配。”在此不对受胁迫者的心理以及本能的反应做任何描述,南非的种族隔离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开始的。或许你会忍不住地说:此刻需要英雄式的人物挺身而出。

Apartheid是南非语引自荷兰语的词,区分隔离制度之意。对白人与非白人(包括黑人、印度人、马来人、及其他混血门族)进行分隔并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给予歧别待遇。

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种族隔离博物馆,游客可以看到19010年正式生效的《南非法》复印件。这份由南非议会草拟、英国议会通过的南非联邦宪法,将种族隔离制度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其中明确规定只有白人才享有公民权,才能进入行政、立法和司法体系。

馆内还有被放大的种族隔离时期的身份证。在白人的身份证上写着“南非公民”,而其他有色人种的人种的身份证上则注明“土著”、“马来西亚人”、“中国人”... ...

图丨被放大的种族隔离时期的身份证 来源网络 图丨约翰内斯堡种族隔离博物馆,南非旅行必去的景点 来源网络

将种族隔离通过立法形成制度,应该以1913年的《原住民土地法》为发轫。这部法律规定:400万的白人掌握南非政治经济的全部权力,而2500万黑人和有色人种只是廉价劳动力,工资仅为白人的十分之一。

而以马兰为代表的阿非利卡(即南非荷兰人)政党,于1948年通过立法将南非的种族歧视扩张到了极致,颁布了一套长达350余项的事无巨细的种族主义法律。

比如:明确区分“白人”与“非白人”居住区的集团地区法,被区分的种族不得同读于一个学校,不得同住一个房间,不得同上一座教堂,甚至死后也不能同葬一个墓地。

比如:为了保护所谓的种族纯洁性,该套法律甚至规定禁止人种不同的男女结婚。并且与1953年增补了一项法律规定,不准不同种族之间的人发生性关系。

图丨约翰内斯堡种族隔离博物馆分人种入口 来源网络

肤色确地身份,觉得社会属性,这是种族隔离的理论核心。今天的约翰内斯堡种族隔离博物馆的门票与入口依然保留了这样的历史区分,也成为该馆的一大特色。

为此,博物馆专门设计了出票机。游客付款后,机器会随机出售三种不同的门票,分别为黑人门票、有色人种门票和白种人门票。黑人和有色人种共用一个入口通道,另外一个通道专供白人使用。上图左边通道就是专供持白人门票入馆的通道,右边就是持黑人和有色人种门票入馆的通道。

❸ 历史总算等来了有识之士


倒行逆施的种族隔离制度让位于人种最底层的黑人们饱受奴役,横遭虐待,还有无尽的羞辱。黑人们充满愤怒和绝望地说:

“我生的时候是黑色,长大成人是黑色,太阳晒过还是黑色,患病时是黑色,死去后依然是黑色。你呢,生的时候是粉红颜色,长大成人呈白色,惊恐时是青色,太阳晒过变成古铜色,着凉时转为黄色,死去后变成黑紫色。你们为什么把其他人种都称为有色人种?

以上文字摘自《非洲万里》原文《那一刻,我变作黑人》

当你深知这段历史,并身临其境约翰内斯堡种族隔离博物馆的时候,也许你会和作为作家的毕淑敏有同样的感受:那一刻,我变作黑人。

图丨《非洲三万里》作者毕淑敏与非洲小伙 来源网络

历史的悲剧不可能永无止境地延续下去,人类发展始终朝着更加文明的方向挺近。在南非无数志士仁人为反抗种族隔离而流血牺牲,在1962年联合国一系列针对南非统治者倒行逆施的反对之下,这场击穿整个人类良知的犯罪终于迎来了人类平等自由的曙光。

图丨南非殖民统治者的最后一位总统:德克勒克  来源网

1990年2月2日南非国会开幕,德克勒克发表讲话:

终止对非国大、泛非大会、南非共产党等反种族隔离组织的禁令,将无条件释放曼德拉,恢复新闻自由,并取消死刑。

图丨1990年2月11日曼德拉出狱  来源网络

在经历了长达27年的牢狱之后,南非历史上这位罕见的伟大的政治家终于回到了南非人民的怀抱。出狱后,他发表了重要演讲:

原文摘要

这是南非历史的转折期,也是南非诸多为获取民族自由的仁人志士的转折期。

1991年12月20日,南非举行首次“民主南非大会”,包括国民党和非国大在内的17个政党组织,承诺建立一个没有种族歧视和隔离制度的新南非,尽力弥合过去造成的社会对立,实现国家的民主转型。

1994年4月,南非举行大选,曼德拉当选总统,德克勒克成为副总统。从此,南非这片土地终于结束了种族隔离这场人类历史上的悲惨历程。

图丨1993年10月15日 曼德拉与德克勒克一起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毕淑敏寄语

要把“和解”与“记住”融合在一起,谈何容易!

人们往往借助忘记来达到谅解。

既要记住,又要谅解,

这需要慈悲和智慧轮番出马,然后比翼齐飞。

这是世界政治历史上的杰出篇章。


关于《解读:非洲三万里》更多文章:

为什么要去非洲?

罗本岛B区5号的修行者——曼德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