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闺蜜的信(27)7.31
![](https://img.haomeiwen.com/i28745003/ffbfb23f1cbe4963.jpg)
亲爱的云清雪:
你好!
月底,又到了写总结的日子。
这个月,在写作上因为有了你的陪伴过得轻松且惬意。
因为学着你早晨打卡尝到了早起写作的诸多乐趣。
虽未能坚持天天早晨打卡,但也没了到了晚上快到点时捉襟见肘的紧迫。
写作如同呼吸一样,其实并没有那么难。经历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文章。
昨天父亲休息后,让母亲帮忙看着点,我去公园散步,总共走了16,000多步。
在行走的过程当中,我打了几个电话。主要是丫头小学时候同学的家长。
那时候我们家委会总共有七八个人,学校里有什么活动,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帮助班主任处理。
好像那个时候学校的事儿也挺多的。因为孩子们刚刚入学,需要家长协助处理的班级活动,学校的活动挺多,所以我们聚在一起的时间也挺多,因为相处多,所以大家也特别熟悉。
相处了六年,孩子们的感情很深,我们几个家委会成员的关系也很近。
孩子们上初中高中之后,大家就各自忙碌自己的,联系的不多。
高考结束,大家的录取通知书基本也都收到。家长之间联系的又多了起来。
昨天晚上我一边走一边和家长们聊天。大家考得都挺不错。
有一位家长说起在艺考路上走过的得与失。比较起人家在孩子身上所费的心血,我觉得我努力的很不够。
这给我一个警醒,小儿子的高考,文化课在哪里上?一定要提前调查斟酌,要好好地调研。
另外两位家长聊起了与孩子一起报志愿的过程。两位家长见识不同,他们所报志愿的学校所在地也截然不同。
我认为那个考了高分的孩子走的地方与学校都不如那个分数低一些的孩子。确实是人的见识很重要。特别是家长的见识,也会影响到孩子的选择。
圈子很重要。这也就是人们为什么拼命努力的原因之一吧!
对了,还与另外一位姐姐联系过。姐姐跟我说孩子一上大学就要考虑孩子毕业后就业的事情。
比起这位运筹帷幄的姐姐,我确实是提前想的要少很多。
姐姐说起他儿子一上大学就主动申请担任班长,入党,努力成为专业前几名,获得奖学金。
这么优秀的一个孩子,大学一毕业,被一所中学看中,通过考试入编成为正式教师。
姐姐说要教会孩子努力上进,多鼓励,让孩子吃苦在前,多与辅导员交流,同时要跟好专业老师,因为专业老师在就业方面至少可以提供一些思路,甚至有可能直接给予帮助。
还有一位家长打电话时正陪从墨尔本大学读研回来的女儿逛街。
她儿子与我丫头小学同学。这次考到一所双一流大学。电话中告诉我儿子也准备走姐姐这条路。
小时候的一帮子天真活泼的小孩子而今已成为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未来正向他们徐徐展开美好的画卷。
未来可期,一切皆有可能。与家长们聊起这一切,都觉得幸福美好。
有好长一段时间,忙父母,忙孩子,与家长们联系的很少。
现在孩子的大学有了着落,心静下来了,通过昨天晚上和家长们的联系,我更深切地体会到之前我笃定坚信的一条准则: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万人交流,我们其实应该一直在路上,而不应该走着走着竟然会忘掉其中的一条或两条。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去执行。
再跟你分享今天我们晚饭的一道主食。
东北的玉米面面条你吃过吗?金黄金黄的,细细的,有玉米面的香味儿,还很劲道,冷水泡五个小时开水煮熟过冷水捞出控干。
高粱面,白面,遇一小点点淀粉,用最开的水搅拌和成面团,做成河捞上火蒸十分钟。
将这两种面条各取50%盛入盘中,浇西红柿汁,洒少许香菜。
红,黄,绿,色彩的搭配,送入口中西红柿的鲜,面与调和融合之后的味道,着实让味蕾过足了瘾。
从不喜夸赞的母亲夸我厨技大涨,我愈加用心烹饪,良性循环,其乐融融。
今晚,我将冰柜的电源拔掉,将好久没有除冰的冰柜里四壁上厚厚的冰层铲掉。
一不做二不休,又将冰箱冷冻室清理了一次,收拾完冷冻室又把冷藏室细细的过了一遍。
这些活干下来身体有些累,母亲劝我早点休息,我说还没有写文章。
躺在床上对着手机咿咿呀呀写完今天的1500字,总结不是总结,日记不是日记,管他呢!开心就好。
明天就是8月1日,亲爱的朋友,让我们携手共赴明天。
祝福!
2024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