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学院-30天专注橙长计划心理

当我们在评论的时候,伤害了谁?

2016-09-20  本文已影响117人  静静生长

橙长日志之非暴力沟通三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

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请在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

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与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

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鲁斯.贝本梅尔

在生活中,我们习惯评价别人来代替事实,试图用简单的几个字来对他人贴标签,“他这个人,比较浮躁”,“你总是很马虎”,当听到这样的评价的时候,你会不会不舒服?

“我就是今天写了一个错别字,你就说我总是很马虎,我细心的时候你怎么不说呢?”

尤其中国长期的传统,就是很少表扬,每次有发现问题,总是批评。所以中国原生家庭矛盾很多。

评论,简单的贴标签是我们简化表达的偷懒的办法。比如我们常常听到的评论,中国看病难,看病贵。现在很多出国留学回来的人相比较在国外看病的体验会说,在中国看病不难、不贵。甚至在知乎里列出的中国最值得骄傲的方面有哪些?医疗服务被高票列在前位。

其实,为什么回出现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呢?就是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难”和“贵”如何定义的问题。简单的标签化评论,并不能解决问题。贵,相对于谁来说,17元的挂号费贵吗?洗个头都不止这个价了。美帝急诊一进去就得200$。不贵?有多少家庭因病返贫,众筹项目里最多的就是因为疾病而募捐的项目。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是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

我之前经常举的例子,有人去餐厅向服务员要一倍冰水,服务员回答:“大冷天你谁还喝冰的?”

有人问工作人员,洗手间在哪?“那边,你不认字呀”

“妈妈我的书包呢?”“你不会自己找呀,那么懒”

我们经常不自主地评判对方,而且还带着指责。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区分什么是观察到的事实,什么是评论?

你太大方了。——评论

当我看到你把吃午饭的钱都给了别人,我认为你太大方了。——事实

她无法完成工作。——评论

我不认为她能完成工作,或她说,“我无法完成工作。”——事实

她长得很丑——评论

她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事实

太难伺候了——评论

今天工作一直被你打断,我觉得很憋屈——事实和感受

一般来说,“每次”“曾”等词语在以下句子中表达的是观察结果。

我曾看你上朋友圈,每次都讨论教育问题。

我不记得你曾向我道歉

“总是”、“从不”等词语在以下句子中表达的是评论。

你总是很忙

在需要她的时候,她从不出现

如果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别人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做出友善的回应。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例如他会说“欧文在过去的五场比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是说“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