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流中逆流——教你如何与父母正确沟通
1965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提出了衡量家庭教养方式的两个指标:一个是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回应(接受/拒绝);一个是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要求(控制/允许)。根据这两个维度,又将家庭家养方式分为四类:民主型、专制型、放纵型和忽视型。
民主型的父母会参与管理孩子的生活同时倾听接受孩子的情感,面对选择的时候帮助孩子自己完成判断;当孩子取得成就时予以表扬,犯错时予以惩罚。将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协助其成长。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通常具有较高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长大后能独立的面对生活。
专制型父母通常以自己的要求来要求孩子,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但忽视他们的自我选择和情感需求。可能表现为以爱之名,期待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而忽略他的个人感受。例如,有的父母给孩子报很多非自愿接受的培训班。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可能导致两种结果:一个是培养出一个顺从的孩子;另一种就是与父母决裂的反叛的孩子。另外有的父母要求完美又忽略其情感,可能使孩子感到焦虑,因此自尊水平也较低。
放纵型父母表现为过度保护和溺爱,对孩子的情感和需求尽量的满足,但对其行为没有约束。这可能使孩子缺乏自理和应对生活的能力,同时变得不可一世,视许多事为理所应当,当他们独自面对外界的时候显得骄纵狂放,也有触碰边界的危险。
忽视型父母,对孩子既无高的期待也无情感回应。容易造成孩子的冷漠和忧郁。
有的父母是混合类型,可能他对孩子的学习表现得专制,但对其生活物质上事无巨细。另外,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又可能不一致。
在《拿回自己的权利,承担自己的人生》里,我所谈到的典型的中国教养方式可以归结为:较低的情感回应+较高的要求,是一种专制型的教养方式。无论如何,追溯自己的成长,可以使自己更加了解我们如何成为今天的模样。虽然家庭家养方式是影响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个人的其他境遇和对待事情的应对方式也影响到我们性格和价值观的塑造。
从前我们年幼,需要依赖才得以生存,当我们个体成熟,具有了独立生存的潜质的时候,我们才有了独立的可能。而当下,20多岁正是我们走向独立的年龄。摆脱现状是年轻时最想要做的事,但接受现实是摆脱的第一步。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审视自己是在怎样的教养方式下长大的,然后我们一同来思考,如何改善我们和父母的关系,为自己的独立做好铺垫。
想要拿回自己失去的权利,我们需要自己成长起来,并让父母看到我们的改变。但在这过程中父母难免还会以小孩的眼光看待我们;当我们面对选择意见不合时,难免还会发生争吵。因此,如何处理好和父母的关系,掌握和父母交流沟通的技巧就显得尤为必要。
当下的社会环境对年轻人来说并不是很友好。如果能取得家人的支持,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心理情感上会减少许多的压力。因此首选的方法不是对峙,而是正面积极的处理。无论是对待爱情选择、工作选择还是生活方式的选择上,如果他们真的爱你,好好的沟通,一定会获得谅解的。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技巧性的东西可以参考:
1.成人语境,成人思维和成人沟通模式
你需要避免用儿童式的方式和父母沟通。你可以观察一下孩子们吵架,他们只会发泄情绪甚至用一些威胁性的话来恐吓对方。例如“你不给我那个玩具,我以后再也不和你玩了”,“我讨厌你,你把我送你的东西还给我”,“我要去告老师”等等。他们的特点是:情绪化,反叛的方式,讨价还价,不会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只是想要对方屈服。
我们和父母沟通应该避免正面的冲突,而是在适当的气氛下,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不是为了期待同意,而是基于对父母的尊重对自己的选择所做出的一种告知。面对意见不合,最好能从对方的角度体会对方的心情,说明自己选择和坚持自己选择的原因。
对父母不了解的领域,他们由于“无知”,所以可能伴随着条件性的抗拒,他们对这些职业的了解常常是通过自己的朋友圈所确立的印象。你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了解,或让他们接触实际的例子或扩大他们的视野和圈子,让他们明白你所选择的并非一条虚无缥缈的道路,也并不是遥不可及。同时说明自己对职业和生活的规划安排,你至少应该从最基础的生活习惯上改变自己,让他们看到你的成长,看到你可以照顾自己;并通过实际的行为去尝试实践,让他们看到你在做事情,而不只是打出一个口号,以使他们感到安心。
父母在我们这个年龄段常会有一种我们会离开他们的担忧,你要让他们明白,你做出的选择并不是为了摆脱他们,你只是实践自己的理想,希望他们放心。有的父母面对孩子的工作恋爱或外出时常感到孤独,希望将孩子留在身旁。你可以鼓励他们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带他们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寻找家庭中心以外的关注点。并记得时常关怀,安抚他们的焦虑情绪。
让我们像一个成年人一样积极主动的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像孩子一样通过哭闹、反叛的方式威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