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生活启示录

我从《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中学到的

2017-07-28  本文已影响226人  好姑娘卓子

《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很早就听别人推荐过,以为是一本讲成功学的书,所以一直没读。直到最近,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阻碍,无意中看到这本书,想想即使是成功学,最少也可以让自己热血澎湃一下吧?才拿起来读。

说实话,读完之后,真的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虽然从目录上看,依然具有成功学的煽动性,但是作者背后的理论支点和思维模式,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安全感这个词,我们听到的太多了。尤其是在相亲的时候,女孩子总是会说,我想找一个能给我安全感的男朋友。可是我们总是会混淆安全感的定义,总是向外求索,而真正的安全感是来自你的内心,是对自我的自信和认同。

我以前上班的地方,是一家出版社,三年的时间,我从编辑做到了学科的小组长,工作也从每天的编校稿件转向了人员的管理、任务统筹。去年一整年,我工作压力很大,也做得很辛苦,当然,成绩也还不错,我的同事和领导都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今年,由于自身原因,我从出版社离职,到了云南重新开始,我以为,凭着我过去五年的工作经验,凭着去年锻炼出来的管理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找一份相关工作,肯定不难。可是等我真正去求职的时候才发现,工作机会少得可怜。我去杂志社求职,杂志社更需要的是采编能力出色的编辑,我的编辑经验毫无用处。我去做自媒体的公司求职,别人不需要编校经验丰富的案头编辑,而是更倾向于熟悉各大社交网站、会写段子、会视频剪辑的编辑。

也许你会说,并不是我不够好,而是我求职的岗位和我之前的工作经验不匹配。

是的,我的朋友也是这么安慰我的。可是我自己扪心自问,过去的几年中,我有没有将自己的眼光放得宽广一些呢?

并没有。我只想到了怎么把当前的工作做好,对于新兴起来的自媒体,对于互联网对出版行业的冲击,对于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我根本就没有去关注。我只把自己局限在了最舒适的格子间里,看着自己的一点点进步,过得心安理得。

直到走出去,才发现自己会处处碰壁。挫败感,不安全感,无助感,自卑感……通通袭上心头。可是我必须得承认,这就是我目前的处境。

虽然艰难,但是我依然不后悔,我甚至很庆幸是现在接受这样的打击。因为如果不是这样,我想我应该会一直在出版社呆下去,等我也像我的同事们那样待个十年八年以后,什么激情都消磨殆尽了。也许你会说,也许只是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可是我知道,我的大部分同事之所以在那里呆了一年又一年,除了因为出版社稳定、清闲以外,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已经不具备和别人竞争的能力了,这份工作给他们带来的安全感已经让他们不敢去看外面的世界了。

可是我们都知道,稳定的工作给你营造的安全感,往往让你止步不前,而在你离开这个工作岗位的时候,所有的安全感即会化为幻影。只有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强大自信起来,才是真正的安全感。

幸好,我在痛苦中直面着这个问题。幸好,知道得还不算太晚。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你画画真好!好羡慕你呀!

你喜欢的话,也可以学学。

不行,我对画画不感兴趣。

那你试过吗?

没有啊,我都不感兴趣,还浪费那时间干什么呀!

是不是很熟悉?也许那个说不感兴趣的是我们的朋友、同事,也许就是我们自己。

古典老师在《拆掉思维里的墙》中告诉我们:感不感兴趣是只有自己试了才知道。兴趣从来都不会自己找上门来,而是要你不断去尝试,去发现,可惜的是,我们常常本末倒置。

我有一个朋友,她是学法律的,由于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毕业之后找了一份前台的工作,同样不是她喜欢的。后来她去姐姐的美甲店里做指甲,姐姐给她介绍了美容美甲行业的东西,她听了意外地发现自己很感兴趣,于是放弃了原先的工作,去广州专门学习美容。现在的她,开了一间小小的美容店,也给别人讲授美容相关课程。如果当初她只当自己是一时兴起,不去尝试的话,也许她的人生会是另外一个轨迹。

想想我们时不时冒出的那些新奇想法,有几个是我们真正去实践过的?想想我们看似对什么都有点兴趣却对什么都提不起尝试的勇气,我们到底错过了多少人生的可能性?


不知道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反正我在生活中是一个不太善于展示自己的人。甚至,一上台就紧张。

有许多作者建议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话,要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告诉自己不要紧张。而古典老师教给我们的是,寻找自己恐惧的根源,然后设想最坏的情况。其实这时我们往往发现,最坏的结果也不过如此,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紧张的时候。我以前每次开会发言,只要一看到领导,立刻就会变得紧张起来,想好的发言词也说得磕磕巴巴的。后来有一次,公司的全体大会上,各个部门的领导需要陆续发言,而我们只用做听众就好了。轮到我们领导发言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在我们部门内部会议上一向口若悬河声音洪亮而有磁性的领导,这次竟也有点卡壳。我恍然大悟:每个人都有自己会紧张的场合,那为什么要在无形中给自己建立条件反射呢?

有时候,我们紧张的根源,并不是这件事做不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实质性的伤害,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因为我们的自尊心、面子等等因素在作祟。


《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中,有一个我很欣赏的点,就是作者打破了很多传统的成功学,向我们揭开了经常被成功学引用的譬如比尔·盖茨、肯德基爷爷、李嘉诚等等名人案例的真实情况。

搞成功学的人都知道,我们这个浮躁的社会,有太多的人想要一夜成名,一夜暴富。所以,从中产阶级成为富翁的例子不会吸引人,而从一无所有的穷光蛋摇身一变成为百万富翁的例子,却会使不堪忍受平凡的人热血澎湃,充满动力。只是,所有的成功都不是简单的选定一个方向,再努力去做那样简单。而成功学深深地知道,白日梦者需要这种从零到暴富的鸡汤。

古典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所有的成功都必然是各方面的因素促成的。不仅仅是坚持那么简单。我们需要看到那些不完美,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学会放弃。可是,真正为某件事坚持过的人都知道,有时候适当的放弃往往比坚持更艰难。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某个同学大学毕业,明明在过去的四年中就发现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可是毕业的时候,还是会理所当然地去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原因只是不想让四年的大学白读了,说不定做一做就喜欢了呢。我们都心知肚明,四年的时间都无法喜欢的专业,怎么可能做一做就喜欢了呢?归根结底,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再去深入分析就会发现,人们很多时候都是在做无谓的坚持,总以为坚持就是成功,却很少会思考,到底值不值得去坚持。

所以我很佩服身边那些能够勇敢放弃的人。如果我的朋友当初坚持做与法律相关的工作,或者是行政类的工作,没有选择放弃的话,又怎么会有属于自己的美容店?


有些人会觉得,这本书有点凌乱,一会儿讲安全感,一会儿讲兴趣,一会儿讲职业选择与规划,一会儿讲心理学,不知道作者的中心是什么。

在我看来,正如书名所写的那样,作者的意图,是希望读者能够拆掉那些固有的单一的思维模式,重建一个不断成长壮大、坚不可摧的自己。用自己的判断力去解读这个世界。作者在书中教给我们的所有方法,面对问题的解决方式,都只不过是术而已,而我们对自己的深入了解和重新建构,才是永恒的道。只是从术到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

这里借用屈子的一句话与诸君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