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七十一)> 希言自然
2020-06-13 本文已影响0人
巨山寺
希言自然。
【注释】
①希:少、稀罕
②自然:自己然也
【感悟】
<感悟源于作者本心,不含学术分析>
这句话跟之前老子说的“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讲的是一回事,都是在形容天之道,说天之道“希言自然”。这四个字可谓是至简至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怎么样的解释在这四个字面前都暗淡无光,真是大道至简啊!确切的说,天之道有什么特点呢?其实就是“希言”、“不自伐”、“夫唯不争”。
“希言自然”其实与“不言之教”耦合性极高,与我们当今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的方式也极为相似。人们有时调侃说,父母是原版,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的问题是由原版的缺陷造成的。虽然这个比喻不够严谨,但是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讲,也有一定的依据:
人的记忆里有个叫内隐记忆的(详见《普通心理学》第六章 记忆),我们先看它的定义和特点:
内隐记忆:是指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
特点:
1、内隐记忆不受加工深度因素影响
2、内隐保持时间较长
3、内隐记忆不受影响记忆负荷量的影响
4、呈现方式的影响不同:内隐记忆受到严重影响
5、内隐记忆很少受到干扰因素的影响
用大白话来说,内隐记忆是藏在潜意识里的,它长时间潜伏在人的大脑当中,而且不受大脑中记忆数量的影响,打个比方,就是说外显记忆有体积占脑容量还受其他记忆的影响,但内隐记忆不;而且内隐记忆不用深度加工不用刻意保持,你理不不理,它就在那里;它唯一的“短板”是如果刺激是听觉,输出方式改为视觉,那么严重影响记忆的质量。
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出:内隐记忆的刺激与输出的呈现方式一般一致,它是潜移默化的,一旦形成基本就相当于刻印到大脑里了,而且人们不易察觉,关键问题是这种记忆会时刻且以隐身的方式影响着人当前的活动!细思极恐,这也就是为什么“以身作则”、“行不言之教”才是最正点的教育方式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