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出好家风,如沐春风里

2018-03-29  本文已影响0人  心灵烟火

早起晨读二十分钟书,似乎是我们小时候的事。现在的情形是“闹钟叫你千百遍,你睡的安好似晴天”,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孩子。

可是三七班的苗苗读书群里,7点以前,每天都有十多个孩子发出朗读课文录音,从原来只有学霸孟阳一个人早上发音频,到今天的朗读小分队,孩子们都是如何被唤醒的呢?

叫醒他们的是家长,还是一颗向阳心呢?

孩子们的转变还得从三年级下期的家长会说起。这期家长会从接到老师微信的那一刻,就很令家长们提气。“请家中说话一言九鼎的家长任意一方出席,请注意着装不要太过随意,会场上不允许出现银发族。请为你的孩子成长负起责任。”

于是开会前不知每个家庭是如何进行了一番选拔推举谦让,来开会的家长那天目测都是雄赳赳气昂昂的,满脸喜气,相互问候的也是:“绍臣妈,一看你就是家里说的算的!”“呦,希言爸,这重要场合我想着就是你这重量级人物出席呀!”。

家长会仍然是在王老师文词优美的PP T 中开场,三年了,每次家长会我都如参加教育培训一样期待,孩子们成长的太快,我们的教育方法也得来更新个新版本。

本次的主题是:“家风和仪式感”,老师以一段小故事引出了我们对家风的思考,一个严厉的家长,孩子犯错了会领受惩罚,一个是温和的家长,孩子每次在面对问题时会清晰的处理好。

两个家长都有爱,一个偏重于结果对错奖罚,一个倾向于过程教育的顺理成章。

而这个过程教育,我想就是老师倡导的“家风”。

家里的风气刮的正吗?身体力行吗?上行下效吗?很难想象一个自己为所欲为的领导,下面会带出一群廉政奉献的下属。

家风如国风,礼义仁智信,百善孝为先。

而我们家长尊重过孩子吗?老师说家里不是劳教所,每天对孩子们呼来喝去的我们,到老的时候你愿意受到孩子们每天的呵斥还是暖言悦色?每天催着他们“快快快”的我们,到时孩子们会嫌弃我们的慢吞吞吗?

还是每次节日对孩子进行爱的要求,给妈妈手作的礼物送祝福,这样你也会收到爱的礼物到老!

有次在地铁上听到老两口的对话,“老头,你的手机又忘拿了,孩儿又该吵你了!”“吵就吵吧,他总不会打我!”老爷子自嘲又故作轻松,孩子在用老子当年的方式回馈着父母,施受同体。只是这种家风还要延续下去吗?

我们想要什么样的家风?是开完家长会老师给留的思考题。

我原来很不喜欢培养习惯这个词,感觉像是拿着扳手硬生生的把孩子扳正,冰冷而留下伤痕。老师讲了仪式感,不是简单的节日买束花的表面化,而是体现在生活的点滴里。

“回家换好衣服鞋子,喝杯水或是水果,开始写作业”是回家的仪式感;睡觉前和孩子互道晚安说我爱你拉钩盖章一百年不变,也是仪式感;早晨用一个拥抱把孩子叫醒也是仪式感;出门时鼓励孩子加油也是仪式感;

哦,这些被我们之前每天用“快快快”催出来的,都被冠以了仪式感。忽然觉得家里的氛围充满了温情,环境改变人,熏出来的孩子内心应该比打骂管教的孩子更充满善意。

就像老师说“今天来开会的都是家里一言九鼎的人;”我们心中升起的自豪;老师说“周一升旗仪式时相信大家都能坚持站好,而站好的大多都是平时纪律差的孩子。”仪式感原来是一种价值塑造,我们相信自己是谁,就能做到自己认可的行为。

老师说孩子要宣布我开始写作业了,家里成员可以看书练字、和孩子一起进入安静的学习氛围。仪式感也可以是克制与戒律。

每周五和孩子一起召开家庭会议 ,总结得失。周日全家制定下周计划,包括孩子对爸妈提出需要改进的,仪式感也可以是自我批评与书面改进、公平尊重的家庭氛围。

家长会过去两周了,当天听完我很激动的宣讲了一晚上。老公没说自己的计划,确配合的很好,每天接送孩子做温馨晚餐,还把孩子说的希望他少喝酒落实到每周一到周五中午不喝酒。

我们家的小黑板丰富起来,每周日我把和孩子定的下周的完成项写的满满的,后面对应上每天执行表格。一周下来发现没按时读名著的问题是出在写作业磨蹭上,写作业超过9点20就收摊睡觉,写不完的作业孩子会主动第二天6点起来写。早睡早起比晚睡晚起好,孩子一下早睡了一个小时,而早起又学会了承担责任,还能获得爸妈的赞扬。不过早起了几次,他就会争取晚上更早完成,不形成恶性循环。

昨天我给他分析发朗读的孩子都是时间分开利用好,于是,晚上睡觉前读十分钟英语再道个“good night ”,早上他睡眼惺忪的躺着读课文就成了赖床一刻,蹲厕所时他说妈妈我把今天的名著读完了,碎片时间都转换成了知识量,老妈我心里乐开了花。

班里很多孩子家长的朋友圈都在发着改变动态,孩子每天读名著、每天早上早起了30分钟锻炼加晨读、周五和孩子开了家庭会议……;

家风如春风,仪式感如甘霖春雨,老师就是那把落红化作的春泥,孩子们,环境适宜,舒展畅快的好好长大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