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跟物理学一样,心理学也是要讲科学的-《对伪心理学说不》解读

2019-08-24  本文已影响0人  晨姐轻创说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科学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科学研究的是实证可检验的问题。什么样的理论是“可检验”的呢?这一理论必须与真实世界里的事件具有一定的关联。在学术上可检验标准通常被叫做证伪标准。当科学家们要确认某一个理论是不是可验证的时候,通常就要确保该理论是不是可以被证伪的。如果一个理论不可被证伪,那么可以说它已经不再是科学了。比方说本书中本杰明医生治疗黄热病的案例,就不是一个可证伪的理论。本杰明医生认为病人情况好转,就是放血疗法有效的证据,但如果病人死掉了,就说是病人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这样,根本就不可能让人得出他的治疗方法无效的结论。他将自己的理论放置在不可被证伪的地步。而心理学中一直充斥着不可被证伪的理论,比如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就是事后解释人类行为,并不做事前的预测。这也正是导致心理学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我们说,一项好的理论,它所做出的预测必须是明确且具体的。这也就是说,这些理论会告诉我们哪些事情会发生,哪些事情不会发生。如果说不会发生的事情确实发生了,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理论可能需要修正,或者需要我们去探究一个全新的理论,代替原先的旧理论。比如说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阳东升西落,这个命题就是可被证伪的。假如有一天,我们发现太阳是从西边升起而不是从东边升起,那么“太阳东升西落”这个结论就是错误的,事实上这个结论并没有被证明是错误的,那就说明这个结论是科学的。

我们在评估理论的时候,必须要澄清一个关于理论的常见误解,比方说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哦,这只不过是一种理论。”在我们大众看来,“理论”这个词不过是一项未经证实的假设,科学家们的猜想或者是直觉罢了,但是在科学范畴内所讨论的理论,它们能够对现有的实验数据做出解释,并且对未来实验结果能做出预测,他们并非纯粹的猜想或者是直觉。一些伪心理学家们就是利用民众对“理论”的误解,故意将理论歪曲为“只是一个猜想”,已达到他们的目的。比方说,一些基督教徒们总是对外界宣称,“进化论毕竟只是理论”,企图将神创论纳入公立学校教育体系。

理解了科学上“理论”的含义,很多人也许会认为,一个好的科学理论是不是就是被多次证实的理论呢?其实不然,可真伪性原则的一个含义就是,并不是所有理论的检验都具有同等价值。理论预测的越精细越具体,可证伪的程度越高,那么得到证实的这个理论就会越容易被人们接受。正比如书中提到的敲门节奏理论,“一位30岁的女士,左手拿书和挎包,右手敲门”这样一个具体的,极有可能被证伪的预测,比20个“一个小于100岁的人”这种不可证伪的预测有更强的说服力。

就算一项理论的预测被证伪了,没有得到证实,这就说明原有理论,应该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正,或者是寻找更加接近真理的新理论,可证伪性原则对于理论的发展还是有用的。在科学上犯错并不是罪过,科学的本质就是在公众面前犯错,当我们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不相符的时候,通过对理论不断进行修正,才能最终构建起能够反映世界本质的理论,科学才能不断进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