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镜·教育心——读《跟禅师学做教师》随感

2023-06-16  本文已影响0人  欧小丽

【五一节,见到刀哥,提到了他的书,发一篇之前写的读后感】

我得承认,近段时间我在刀哥的“禅学”里纠缠,并且眼馋“禅学”的境界。

三尺讲台,标榜懂生爱生的人有很多。

芸芸纵生,真正静心明心的人有几多?

了了凡尘,切实懂禅明禅的人有几何?

我也是众多标榜“懂生爱生”的人之一。

直到再次遇见刀哥禅学系列——《跟禅师学做教师》这本书,沉潜一个多月的时间,将这本书的每个文字,每个句点,都细细玩味,才发现自己的“懂生爱生”有些浅薄,甚至是反方向的。

呜呼,原来自己是一只“鸣蝉”。

懂禅明禅,懂得禅学的奥妙,明白禅学的意味,才能静心明心。

静心明心,能让自己的心处于安静免于浮躁,能让自己的心明辨是非免于世俗。

如你所知,是刀哥发现禅学和教育学是相通的,禅师和教师也是同道的。由此允许我引申一厘米长出来,懂禅明禅,就会静心明心,静心明心,才会懂生爱生。

追根溯源,源头在禅学,流经教师的心灵,最后抵达学生的心灵。

我愿意以禅为镜,不照模样,只衬一颗教育心。

“要爱,更要会爱”

“热爱学生”,这是跨进师范大门时就明白的一条为师原则,并且是无条件的爱。也总用“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来对自己的行为自圆其说。同样是做教师的父亲曾告诉我,老师都有一个职业病,那就是喜欢成绩好的。

我也承认,至少在我前面近十年的教学生涯里,我是爱学生的。但是我爱的是学生的高分,爱的是学生的好的表现。目之所及,要么就是成绩好的,要么就是表现好的,至于其他的,自是看不到,或者未能入眼。

怎样算爱,又怎样算会爱?书中圆头和尚的行为——“既重视花草的成长性,又考虑到花草成长的规律,照顾到个体生长的差异。”应该算是爱且会爱的。

刀哥说:“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刀哥也说:“试着去喜欢蒲公英。”也许,这里的蒲公英并不是我所指的学生,我试着刻意去喜欢那些“蒲公英”,但又不能留下刻意的痕迹,这才算是会爱吧!

锦上添花的事情会做的人很多,但是雪中送炭的人呢?相对那些成绩平平、相貌平平、家世平平的人来说,领略到锦上添花的机会实在有限。但是,他们也想被人尊重,被人看重,班里的雯靖,做事特别磨蹭,思维也不太灵活,作业效果自然差。但是,她也有优点,比如书写大方,不懂就问,倾听特别认真。每次作业,她得到作业星的几率很小。面对她渴望的眼神,我总是给她一些适合表现她优点的平台,用这样的方式让她找到自信,时间久了,虽然成绩仍然平平,但是学习兴趣不减,依然保持着活力,这样的状态才是她需要的状态。

刀哥说:“给每一株野草开花的时间。”刀哥也说:“始终不忘自己曾经是孩子。”

每一朵花都有绽放的理由,那每一株野草呢?我们是否对其抱有了“它能开花”的奇迹?我们是否又给予了它开花的时间呢?

回想当年,我应该算是一株野草。懵懵懂懂中走过小学生活,享受了“教师子女”的加分政策才得以考上中学。初一第一学期,班级排名第二十九。初二的时候,换了数学老师兼班主任,是他给了我这株草开花的信心与勇气。从“草”到“花”,这样的过程是多么奇妙。草有草的美丽,花也有花的芬芳,但是从“草”到“花”,经历两种身份,领略两种美妙,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的。于是,我总是在班级里的一些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小爱的胆小和当初的我很相像,小郭的不专注也和当初的我如出一辙,宝月的贪玩也和当初的我不相上下,朵朵的马虎也和当初的我非常接近。所以,怎么忍心责备,怎么忍心呵斥,因为那是孩子们天赋的权利。我们要的,是包容,是引领。

“通往内心深处的路是耳朵”

教学就是一场抵达,一个心灵抵达另一个心灵。然而,抵达的要塞便是耳朵。

这两天,我会经常把“上天给我们两个耳朵,一个嘴巴的意思,就是要我么多听少说。”这句话挂在嘴边。每当说到这句话的时候,总会看见有个别孩子去摸摸自己的耳朵,或许还在数耳朵的个数,或许是在提醒自己要倾听。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也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耳朵,我的耳朵倾听了多少孩子的想法呢?

这样其实就说到了怎样和孩子相处的艺术。

刀哥说:“别让眼睛堵塞了心灵。”刀哥还说:“佛陀的眼睛总是向下的。”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是,佛家禅门对眼睛的分类——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心眼,我们用得最多的恐怕是肉眼。我们都认为肉眼看到的就是真相。“发现靠眼睛,交往靠心灵。”小孩子总会有麻烦事不断,总会张三长李四短的闹一些小纠纷。每当这样的事情摆在老师面前的时候,我们怎么判决?比如,那天班主任不在,班级管理委托给一位学生。课间操的时候,我去到班上,好几个孩子挥着拳头说:“我要投诉,我要投诉……”那位学生站在讲台前“委屈”得哭了。这就是我看到的真相,总不至于因个别孩子的愤怒,将其撤职吧!或者将表达自己感情的那几个孩子一一训过。我叫过他们,告诉他们先想想对方的出发点在哪里,如果你能接受对方的出发点,那就一起商讨该用怎么样的方式去进行的问题,而不是剑拔弩张,非要一决高下。事情最终得到解决,双方握手言欢。

喜欢这个观点“随顺,教育的另一种姿势。”当老师不是那么的强势,不是那么的功利,顺着孩子的天性,随着孩子的秉性,这样的师生交往该是多么的和谐!

多听听孩子,多蹲下身子,读懂孩子,这是我们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

“优秀,都是逼出来的”

尽管这是刀哥的禅学文章,但是我从字里行间体会到,其实刀哥在说另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教师的专业发展。

“先把自己的帽子扔过墙去”,喜欢这个小故事。暂且,就将这顶帽子比喻为自己的理想,为了达到自己的理想,自己就得想办法翻过墙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书中有很多提到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句点。比如,“行人莫与路为仇”,这个观点在去年夏天溧阳聚会的时候刀哥就曾提及。“总有空间让我们见缝插针”,我在我的一篇关于转身的文字——《从2:8到8:2》里曾提起过,时间分配来了一个乾坤大挪移,并没有感到不安,相反是充实与欢愉。一样的上班,一样的教学,为什么别人就能比自己多看两本书,多写两篇反思?

“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烁着自由的光芒。”自由也是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给予的。“成长需要主动,也需要‘被动的自觉’”。这“被动的自觉”源自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有一种真正的渴求与渴望,没有人生来就会,很多事情都得自己去体悟,去实践。读书与写作,很平常的两件事,在很多老师的眼里感觉比登天还难,这背后的原因就在于对自己的放松。

逼一逼,就成习惯了。

习惯了,就优秀了。

以“禅”为镜,因为“禅能使教育更美好”。我选择相信这句话,并且也愿意陷在“禅学”的韵味里。尽管读禅学公案还需借助翻译,借助刀哥这位“禅师”的阐释,领会,自悟,然后修炼内心,静心明心,具备懂生爱生的资质,抵达懂生爱生的境界,这个时候,我会说我在践行美好的教育。

“教育特别需要教师的心灵力量,教师特别需要心灵的成长。”“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那就去从懂禅明禅开始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