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人事,听天命
人走江湖,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尽人事 听天命”。
原文出自清代李汝珍所著的《镜花缘》第六回:“尽人事以听天命”。
按照文义解释为:人事,人情事理;
天命,自然规律;
整句话合起来的意思是要尽心尽力去做事,但能否成功,结果无法预测,需要听其自然。
有的人把这句话看成是励志标杆,也有的人把这句话作为心灵解脱,也有的人理解成了宿命论,对于这句话的解读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
其实西方世界也有类似鸡汤,一样香浓;
愿上帝赐予我平静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能接纳我无法改变的事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愿上帝赐予我勇气 能改变我可以改变的事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并赐予我智慧 让我能分辨这两者的不同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有的人以为是出自圣经;
其实原文出自于美国基督教神学家尼布尔Niebuhr1934年写下的祷文。
大多数人都懂这些大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这其中的bug是:
大多人思考的顺序反了,
先问到底要过怎样的人生再有针对性去寻找答案。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意思是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纵观全局,把事情都想清楚了、理清楚了,再下手去做。
这样的话,即使从最细小的事情开始做,大方向也始终保持一致,有序而不乱。
所以,不论是面向自己的生活还是工作等方面,都一定要先把事情慢下来,先把心静下来,看清楚了才能想清楚,想清楚再去做。
比如,意识到工作没发展,就把一切精力放在寻找转行机会上;
经济危机的时候,反正也没法找到工作,就干脆埋头苦干,等到危机一过,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工作顺利之后,才开始考虑感情问题,之前都先放一边;
再次遇到天花板的时候,就尽全力转换业务线。
大多数问题,几乎没有哪一个是可以同一时间花时间去解决的。
都是需要时间换空间的。
我也想今晚就把台湾解放了啊,但是,不行啊,同志。
没钱、没男/女朋友、没地位、工作不顺、人际关系受挫……这些都是我们大多数人躲不开的问题。
但是,当我们把所有问题混为一谈的时候,就会疲于奔命、无从下手,脑子里只有“焦虑”二字,一团浆糊。
在中国教育体制下浸淫了20年、习惯了向老师寻求标准答案的我们,在进入社会之后,能够多快地抛弃这种惯性,从而在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面前,去主动学习和思考、摸索解决方案,基本上决定了我们上升速度。
只有当我们把问题掰开,逐个分析的时候,才会看到问题的本质,看到我们想要的“解决方案”,逐个击破。
大多数的时候,我们不了解自己、不满意自己、不想成为自己,跟自己的天性对抗;
但没有关系,这些对抗最终会让我们发现自己的特点、边界和意义。
最终我们学会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
等到了一定年龄,就会知道,不应该再对抗自己的天性,而是发现并顺应天性,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最大化自己的优势,成就自己。
接受无法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这才是我们得以向前的高性价比方式。
有些事情,说不清,道不明,
但是你知道那就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