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教学札记16】自定目标导学习——《火烧圆明园》的教学

2022-11-09  本文已影响0人  宁超群

这是五上四单元整体设计板块三:结合资料体会爱国情

今日完成任务三:体会《圆明园的毁灭》的爱国情

1.出示课题:读后思考: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生1:拆解课题,应该了解圆明园是什么样的,还应该了解它是怎么被毁灭的。

师:你是从课题里找目标,还有补充吗?

生2:还应该体会这里面的情感。

师:你关注到了语文阅读要素:体会情感。具体目标是从哪里找到的?

生2:我是从课后题找到目标的

师:课后题的确能够给我们很好的学习提示,很棒的学习习惯。继续发表看法。

生3:课后题还要去谈一谈为什么前面写那么多关于圆明园的内容。我觉得是指向写法的品读

师:对,课后题里提示我们关注写法和重点句,即文章的第一句的理解。

生3:我想还应该了解这篇文章的价值。

师:你是想知道圆明园的价值,还是这篇文章对于我们的价值?

生3:是对我们的阅读价值。

老师梳理学生问题,明确本篇课文要完成以下几个任务,板书:圆明园?毁灭?情感?写法?重点句理解?文章价值?

(学生的最后一个问题,超出了我的预设。可能是受我前期学习常常问他们这样的问题:学完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价值?或者会说:学完这篇文章,会给你带来哪些改变?)

2.带着任务自学“圆明园”部分

(1)初读知内容:每一段的内容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来。用思维导图画出整篇文章结构。

(2)再读品情感:2、3、4,解决第一个任务:批注写圆明园的句子,感受圆明园的特点:独特的布局,宏伟的建筑,珍贵的文物(自学、小组分享、全班分享)抓住关键句谈感受,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

(3)5自然段,小组学习“毁灭”部分,你体会到了什么?

时间:三天三夜;人物:英法联军;事件:闯进、掠走、搬运;破坏、毁掉。销毁,放火。

学生抓住动词、形容词等关键点,体会侵略者的强盗行径,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很多孩子开始有了仇恨的情绪。

3.细读引疑惑:反复读“毁灭”部分,你有哪些疑惑?

生1:圆明园被抢被烧,为什么没人管?

生2:守卫哪儿去了?

生3 :为什么不是侵占别的国家,而要侵占我们国家?

生4 :他们那么强大,为什么还要销毁证据?

师:仅仅依靠读课文,能不能帮助你们解决这些疑惑?

生:不能。

师:本单元专门训练借助资料理解情感。你们查到了哪些资料,交流一下,看看能否解决你们的疑惑。

交流资料后,大家还是觉得无法解决疑惑。我开始引入我找到的资料:圆明园的相关资料以及珍宝被掠夺的相关信息,事件爆发前清政府和英法的矛盾,清政府的无知、自大与无能,贸然发起战争,却又一败涂地,夹道跪地欢迎侵略军,人们观者如市。侵略者火烧圆明园不是为了掩盖,而是为了报复等相关资料。孩子们被清廷以及当时其他人的行为一次又一次震惊到,到了谈论“谁该为圆明园的毁灭负责?”时,孩子们说得头头是道,竟然说出了四条理由: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要负直接责任,英法联军也是直接责任,带路的和去圆明园抢东西的中国人也是责任人,那些麻木不仁的人民也是责任人。

有一个孩子竟然说到:“清政府之所以那样无能还自大,打破了外交规则,惹恼英国和法国,是因为当时的封建制度太过于落后。”让人惊艳的观点。我趁机回应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里对于朝廷和国家的论述:“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

再次讨论:今天我们读这篇文章有哪些价值?

生1:让我们不忘国耻,也让我们不要忘记历史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生2:我们要让自己强大起来,他人才不可能欺负中国。

生3:枪口距离之外无公理。

生3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请他再讲一讲。

生3:如果我们无法保卫好自己的国家,别人是不跟我们讲道理的。他们说什么都是道理。比如这里,明明是他们在抢劫,他们还狡辩说不是抢劫。抢走那么多东西,中国人竟然无能为力。

师:你是想说弱国无外交吗?

生3:是的,我们一定要让国家强大起来。就像您昨天说的,少年强了,国家强,国家强了,少年会更强。形成正向循环。

这孩子太能说,表达力和思考力可见一斑。

最后回顾本课的目标,发现还少了对写法的探讨,于是又请大家发表看法: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孩子们马上就明白:前面讲圆明园写得越辉煌,后面被毁坏的感受就越强烈。形成强烈的对比。

我又趁机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们不能只是沉浸在悲剧里,而是要去挖掘悲剧的根源,和我们的当下生活和生命连接,让这个故事对我们有影响,我们会因此而改变一些什么。今天读完这个故事,有收获有改变的孩子请举手。”

孩子们纷纷举手,谈论自己的改变和思考。一个孩子说:“我刚开始读课文的时候,只有对英法联军的恨,现在的感受很多,有痛恨,有愤怒,有痛惜,有无奈,总之内心很复杂。”一个孩子说到了三个角度:一是不忘记历史,重点是当下要让自己变得强大;二是任何事情不要着急下结论,要多角度地看问题;从现象里看到本质。三是读书要学会利用多方面的资料,丰富自己的认识。这是这节课给我的第三次惊喜!我自己都没有想到要从这么多角度和他们谈收获。

再次回到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以及开课时他们自己定的目标,然后由他们给自己本课学习做评价,自评满意度非常高。

感到不足的是这样上课太花时间,每节课只有30分钟,想让学生们去发掘深层次的问题,再进行深层次思考和充分的交流,课堂的进度实在慢得很。初读、精读,加上处理课后问题,差不多用了四个课时。还需要做更细致的时间规划才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