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该做怎样的伯乐?

2021-06-16  本文已影响0人  谈西_

      第一段先引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又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认为千里马是常有的,然而伯乐却不常有。“而”字转折。转折中蕴含着希望破灭的意味,也是下面情节的铺垫。世界上既有千里马,那它们的命运如何呢?没有被发现的千里马,只能“辱于奴隶人之手”,就是在养马的仆役手中受到屈辱,最后跟普通马一样死于马厩里,没有人知道他的千里之才,它也没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这一段写出了千里马的悲惨命运,自己明明有千里之才却没有人发现,千里之才只能惨遭埋没。那它做一匹普通马难道不可以马?普通马也可以做贡献,平凡过一生有什么不可以呢?不行,有千里之才的马,生来就跟普通马不一样,首先它吃的比普通马更多,可是食马者按照普通马的食量喂养千里马,千里马吃不饱,没有办法发挥出他的才能,甚至连普通马都不如,食马者就更加不待见它,可怜的千里马呀!

      马最大的才能是能日行千里,那么人呢?按照多元智力理论,每个人都会有某一方面的天赋,可是并不是所有人的天赋都会被发掘,是不是也缺少“伯乐”呢?

      所以啊,人人皆可是千里马,人人皆可成为伯乐。发现每一个人身上的才能,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和培养,才能让他的才能外现。如果非让贝多芬成为数学家,那么他的音乐才华就被埋没了;如果非要爱因斯坦成为文学家,那么他的物理才华就被埋没了;如果非要梵高成为文学家,那么他的绘画天赋就被埋没了。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我们是不是能够发现甚至发掘孩子们身上独特的才能?我们是执鞭而高呼“天下无马”的“奴隶人”,还是慧眼识马的伯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