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上)
十一月一日,是辽宁省会城市沈阳开始集中供暖的日子,也就是说这里正式进入了冬季。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仅仅入冬八天,老天爷就下了场暴雪。据说这是近七十年来,辽宁地区,十一月份下过的最大一场雪,降雪量可以跟2007年一月份那场暴雪相媲美。
可07年那个一月份是深冬呀,早已万物凋零。再加上那年入冬之后,差不多就没下过一场正正经经的雪,积攒了大半个冬天,突然下一场暴雪并不算怎么稀奇。
再看看沈阳十一月份的初冬,寒意还并不很重。市区街路两侧的行道树依然挂着许多尚未飘落的枯叶,一幅秋意未尽的样子。
在一般的年景里,十一月里下的雪往往是一边下一边溶化,白天它们是冰雪掺杂的水,从高高低低的地方流向地面,所到之处一片泥泞湿滑,晩上气温下降就又结成了冰,毫无美意可言。想要看如诗如画的雪景,总要等到十二月份。
今年的暴雪是突然袭来的,一夜之间,那些叶未落尽的杨树、槐树、银杏树,都象长青的松柏一样,枝头压满了白雪,千树万树梨花开了。这样的秒入冬模式,雪量之大,降温之快,着实令人有些意外。
我们从小就熟悉的一句动员全民除雪口号是:"雪停就是命令"。这次由于雪下得太大了,雪还没停,自觉各扫门前雪的行动就开始了。扫雪是个苦差事,不过东北人豁达,喜欢苦中作乐,于是在八日之后的几天里,在任何的街角路边你都有可能遇见一个,或用心堆砌或粗制滥造的雪人站在那里。甚至在一家小杂货店门外,我还看见了一圈用冰雪砖块垒成的墙垛,象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家的小院子,想必那是杂货店店主大叔童心未泯的杰作呢。
反应快的人总是有的,无需多时,银装素裹童话世界一样的美丽雪景,以及年轻人快乐嬉雪的图片、小视频,就层出不穷地被晒到了各种网络平台上,引来无数南方人的围观羡慕。
身为北方人,我也愿意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家乡的美丽雪景,了解我们滑冰嬉雪、堆雪人、打雪仗的乐趣。只不过我觉得,网上那些打着以展示北方冰天雪地为主题的东西,有点良莠不齐,有的内容太过于粗制滥造,不符合事实了,让我这个资深东北人有点无法认同。
就以一段小视频为例,它要表现的是北方人在这场大雪中的样子,视频一开头就是:一伙年轻人打开窗帘,蓦然发现外面一片银白世界,大家立刻欢呼雀跃地冲出门外,扑倒在雪地上纵情翻滚玩耍…
老实说,我认为这样的镜头,不是低劣无脑的摆拍,就是把一群第一次见到大雪的南方人,误会成了北方人。从小到大,我从来就没见过有哪个北方人,看见了雪会是这个样子,也包括我自己。
要知道,雪地虽然看上去一片洁白,其实并不是真的干净,特别是十一月份的雪,既粘又容易溶化,在这样的雪地上纵情打滚之后,身上穿的衣服会怎么样,用脚后跟想都明白结果:得洗。
可一件价格几百上千的,能抵抗住寒冷冰雪天气的厚实羽绒服,有多难清洗,需要多少天能晾干,真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更主要的是身为北方人,我们从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天起,哪年冬天不都得见识几场大大小小的雪,雪景再美也习以为常了,若不是吃错了药,搭错了神经,有可能惊喜成那个样子吗?那种随便扑倒在雪地上,毫无顾忌地翻来滚去的行为,绝对不会是我们北方人的正常状态。事实上,十月八日那天一大早,当我拉开窗帘,面对映入眼帘的白雪皑皑,心情不是惊喜,而是纠结。
我承认雪景很美,白茫茫的宛如童话世界。只要时间允许,我愿意约上亲朋好友,去风景好的地方踏雪寻梅。举起手机,拍几张美景趣图,或发个朋友圈,或留做纪念。我也喜欢堆雪人、打雪仗。因为这种游戏带给人的愉悦感,早已经深入骨髓,快乐的记忆甚至可以追溯到我们的幼儿园时期。
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于必须要为生活而终日奔波劳碌的人来说,冰天雪地带给我们更多的不是愉悦和快乐,而是困难和烦恼。比如说,大风降温带来的严寒天气,又比如说,雪后的行路难。
十一月八日那天早晨,当人们站在窗前,看到楼院里露天车位上停着的所有私家车,全都被厚厚的大雪覆盖,成了一片盲盒,跟本没办法开出去的时候,绝大多数人的脑子里弹出来的第一个念头,肯定不会是:"啊,真美!",而是:"糟糕,怎么去上班(或者上学)!"
好在,孩子们很快就接到了暂时停课的通知,可大人们还得去上班呀。路上积雪很厚,小型的车辆跟本无法上路,所有人都需要借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一时间公交车站,地铁站里,人满为患,想要顺利坐上车,不但需要运气,还需要体力。
值得点赞的是沈阳的公共交通。电视新闻里说为了保证雪后地铁早高峰的准时运营,七日那天夜里,有两百多名地铁工作人员,合衣睡在地铁车厢的长椅上,没有回家。本来按沈阳市政府公示的建设规划,地铁线路基本可以覆盖全城,只不过现在才开通了四条线,其它线路还在建设中,所以许多人上班还得靠坐公交车,才能到达目的地。
我觉得公交车司机更值得被人们点赞。毕竟地铁轨道在地下,没有冰雪的阻碍。车站里也足够温暖,还有工作人员维持秩序。除了人多拥挤,正常运行还是可以保证的。而公交车要面对的是,雪已经下了一夜,并且还在下,路面积雪足有半尺厚,是将溶未溶的雪泥状,溜滑又泥泞,不是经验丰富并有足够勇气的行内高手,是没有能力在这样的路况下开车上路的。所以,等着坐车的人们也明白,这样恶劣的天气,能坐到公交车已经算是运气不错,就不能再奢望它们准点运行了。
地铁不到达,公交车难等,又不准时。虽然老板在公司群里发了信息,说今天特殊情况,迟到的人一律不扣钱,但是象我这样住得离单位不太远的人,也不好意思厚着脸皮真的迟到吧。早点从家里出发,大约一个小时可是走到公司,辛苦是辛苦些,心里踏实。
这场雪让我又想起了07年的那雪。那时候沈阳还没有建地铁,暴风雪使整个城市交通瘫痪了好几天。我当时工作的地方离家比较远,下班没有办法回家,夜里只能合衣睡在单位的长椅上。这样熬了两天,第三天实在不想熬了,我决定回家。除了一片冰天雪地,路上看不到一辆车,平时需要倒两趟公交车,坐十八站地的路程,我只能迈开双腿走回去。
虽然是东北人,其实我也没有太多在积膝深的雪地里行走的经历。可老话说得好:"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遭不了罪。"刚开始我还觉得每走一步路都很费劲,不过走着走着人就麻木了,汗水打湿了内衣、冰雪浸透了鞋子、沾湿了裤腿也浑然不觉。
记得,那天走到半路,要通过一座立体桥,因为桥下窝风,雪刮到这里多半就停住了,以至于桥下的雪,积了有一米多厚,跟本无法通过。想着反正路上一辆汽车也没有,我决定翻越隔离护栏,爬到立交桥上层空旷的机动车道上去。
桥面上没有积雪,但结着厚厚一层冰。那冰面光亮得可以让人把整个立交桥,当成一座巨型大滑梯,如果你不怕摔个半死,完全可以坐在地上从任意的长坡上溜下去。当然最正确的通过方式,还是要迈开双腿小心翼翼地穿越。每当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都忍不住想:那肯定会是我此生中,唯一一次明目张胆地违反交通规则,在市区机动车快速干道的立交桥上,肆无忌惮的徒步行走了。
那天,我在冰天雪地里跋涉了三个多小时才回到家。有谁想体验一下那是怎么样的一种艰辛吗?反正我是不想再体验一次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