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空想的对抗
周五, AFL Grand Final Friday,我躲在一个人的房间,度过了自由的一天。 万分感谢这个难得的公众假期, 墨尔本阴晴不定,下着潺潺的雨, 得以获一个不出门的借口, 不施粉黛, 赖在窝里,许是我的人生理想之一。
说到理想, 我时常被人带以羡慕与讽刺的意味,说是个空想家, 几乎每个月都会有推诚出新的人生目标, 比如, 做股票经纪人,或职业小说家, 哈哈, 我感觉此处,牙笑了一地。 那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犹如银河飞流直下三千尺, 大部分连水花都看不见。
上星期, 我花了6刀,从朋友那里买了本《月亮与六便士》来看。 这本书,因为毛姆和画家高更的大名,家喻户晓。我一口气读完,说实话,并没有很打动我。
毛姆借用保罗高更的生平, 写了一个看似平庸,却家庭幸福的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 为实现画家梦想, 抛妻弃子, 踏上放荡不羁的险途。小说的情节进展地很缓慢,其中几处出人意料的转折, 也带着作者刻意的渲染和不切实际, 缺乏逻辑的安排。 他将一个艺术家的曲折生活与毕生杰作的灵感, 凌驾于突发奇想,和与现实相违背的意志之中。一个原本正直老实的家伙,一夜之间,性情大变, 冷酷无情, 为了艺术自我折磨。说实话, 除非他得了精神病,我实在不能认同,那是出于对美的追求, 是因为艺术的魔鬼在作祟。
达芬奇 - 最后的晚餐- 圣玛利亚修道院 - 2015. 米兰从古至今, 艺术作品包括书和电影,都需要解读。 就像你不会知道, 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源于对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挑衅,创作摩西的石板是在与教皇进行对抗。 于是,当我费解为何《月亮与六便士》会长居必读榜单时, 被这么一句话打动了。“不是天才,依然自由勇敢”。 虽然斯特里克兰很明显带有神经质的天才气质, 但作者却非要在一开始将他描绘成一个平庸无奇的普通人。 尽管,悲惨命运无人问津, 但最终作品流芳百世。他的人设在天才与凡人之间徘徊, 而勇气赐予了命运通往自由之路的钥匙。
读完这样的小说,我需要片刻回味。 如题, 你选择月亮还是六便士? 你选择梦想还是平凡? 你选择成为一个正常的“有用”的人,还是毛姆笔下性格乖戾,才华横溢的高更? 100个人有100种选择, 出于性情,出于理解,出于渴望。 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怎么回答都是满分。
选择平凡之路的背后,可能需要无数次的辗转难眠,才能下定决心。 我付出了120分的努力, 最后只剩下力气, 抚慰自己骄傲易碎的心。也有另一些人,那些“像我这样优秀的人, 本该灿烂过一生”的人,在得与失之间, 揣着一腔热血澎湃,期盼淹没那无边无际无聊的钟摆,要活出不一样的色彩。 :」无论哪种选择, 无论什么梦想, 无论放弃或是前进, 一切皆需勇气。
身为一名被误传的空想家, 活在艺术与想象的边缘,为我的生活提供了无限的乐趣。我那不切实际的思维总会将我带入一个自由的天地,一种不同寻常的自由与满足,我把它叫做智力强健的无限追求 (请你不要笑)。 就像威尔杜兰特描写弗朗西斯.培根那样, “如果得不到智力上的欢愉, 即便是感官的快乐, 也是悲伤的享受”。 于我,一个执念患者,很有望梅止渴的功效。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宿命论, 如果人生是一场宿命, 那我便会活在惴惴不安之中。 在每个人都极其想要抱团的时代, 与他人疏离,与环境隔绝,听上去十分危险。 然而,冥冥中,我却看见一条自己要走的路, 并且想要不偏不倚的走下去。 西乡隆盛说,“世界上有两种机会, 一种是我们碰上的, 另一种是我们创造的, 最艰难的时刻, 一个人必须不放弃制造机会” 。 所以,最孤独的时候, 必须不能放弃这条,无人同行的路。
世上寂寞,在所难免, 唯有理想, 追追也无妨
“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一点什么。 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 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 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 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 我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 奔赴暗礁遍布的海滩”
——《月亮与六便士》,毛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