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的三个重要变化

2017-11-22  本文已影响3人  牛革工舍

我的今日关注:20171122第264天

      中国金融的三个重要变化

11月18日,著名金融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教授登上混沌大学讲台,结合自己二十余年来的研究,深入浅出地勾画了金融的发展脉络,对中国金融的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等问题,都给出了前瞻性的观点。尤其谈到了中国金融的三个重要变化。

中国金融的现状就究竟是怎样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证券化金融资产比重逐步上升。

如何评价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功能?有两个指标,一个是金融资产的总规模,一个是在总规模中,其内部的结构是什么样的,这两个指标来衡量这个国家的金融的效率和竞争力。

什么是金融资产结构?就是指证券化金融资产在整个金融资产中的比重。

中国金融资产的膨胀速度非常快。在膨胀过程当中,证券化的金融资产比重在逐步地上升,这说明中国经济的金融化程度非常高,金融对经济的渗透作用非常地大,同时也说明了,我们出现了某种意义上的金融资产泡沫。

二、银行资产:表内与表外之比。

根据央行发布的金融稳定报告所披露的相关数据,2013年到2015年,商业银行表内资产和表外资产的比例分别是1:0.3576和 1:0.4241,也就是说银行的表内和表外的资产相比的话,表外的资产比重在提升。

这里需要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资产结构变化导致监管也会发生变化。

要知道,传统的监管主体(一行三会)是基于分业发展、分业监管的历史所确定的,其监管的重心是机构的风险监管,核心是保证资本充足。

但现在,中国整个金融资产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些资产已经不主要在金融机构手上,而是在居民手上,在投资者手上。风险显而易见已经转移给这些持有证券化金融资产的主体身上了。

这也就意味着,监管就必须要发生某种程度上的转移,要花更多的力气来消除投资者投资于这些证券化金融资产所带来的风险。

怎么消除呢?就是强制性地要求发行、发售这些证券化金融资产的主体,要如实地披露证券化金融资产内涵的信息,而且,中国的金融产品也不能过多地衍生,否则,信息就复杂了。

当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后来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产品的衍生性,使得它的风险、信息无法披露,因为谁都不知道那个东西是什么东西,因为它衍生了三四次。

三、居民部门持有资产结构变动。

居民部门持有的证券化金融资产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持有非证券化金融资产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这种变化态势从2012年开始加速,2012年之前F/FS占比在70%以上,2012年至2014年则快速下落到61.44%、57.64%和54.78%。

总之,中国金融的功能正在发生变化,由过去的主要以融资为主,现在慢慢过渡到融资和财富管理并重的时代。

摘自:混沌大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