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员如何学习一篇专业短文

2021-01-09  本文已影响0人  钟锐柱

学习方法千万种,适合自己才是王道,以下仅代表我个人一些愚见,望大家批评指正。

我认为在学习之前必须根据自己当下的实际需求进行分类,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方式学习。

根据学习动机的不同可以把需求分成三个层次:一是了解信息,二是习得知识,三是获得技能。

一,了解信息

这可能是大家在阅读文章时概率最大的需求了,因为你大概也只是带着猎奇的心态去翻阅一下,并没有什么明确的学习动机,此时你也的确只需要大概翻阅一下,有兴趣就逐字逐句看,没兴趣就一眼十行的翻,纯粹过过眼瘾,满足一下自己的知识焦虑,看到兴起时就点个赞鼓个掌就行了,也别指望下次你还会记得这个文章写的是什么,甚至再让你找也找不出来了,其实也没什么问题,拿专业短文来消遣总比拿娱乐新闻消遣档次高很多!

二,习得知识

这个层次的学习你所处的状态应该是感觉文章内容对自己某些方面是很好的补充,解答了部分自己未知又想知的问题。所以你打算认真的阅读文章,以获得最大程度的收获。这时,你应该可以按以下步骤实施:

首先阅读并理解文章所写内容,如果存在某些专业词汇或一些场景是自己不能理解的可以适当的扩张一下,百度一下不明白之处的含义,最后保证自己可以完全理解。

其次,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带给你的收获,同时联系一下自己以前或当下的经历,把这些知识来解释你之前经历过但并不能总结出规律或者仍然存在的问题。例如,你可以拿本文去尝试一下,看看你自己一般是如何学习知识的,是否有共通之处,又有那些不同之处,那个方式更适合你。这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的过程,与自己经历进行连接也就是为了在自己脑海里找到知识的存档位置,并且场景化,以便下次需要调用到的时候能够想的起来,通常你还会将该文章收藏起来或者下载下来存放到一个经过分类的文件夹中并且起好名字,最好能够自己写个总结,也一起存放进去,这样下次需要调用到该知识的时候可以快速调用出来,毕竟即使自己已经把知识内化到脑子,但是也只是一个形象化的印象,仅保证能够遇到同类事情时可以想起来处理方式的大概步骤,但细节还是需要查阅具体的资料才能顺利实施。

最后,你最好也对该文章进行评价,有不同的想法可以表达出来跟作者进行沟通,或许可以获得更进一步的收获。

三,获得技能

这个层次必须在完成第二个层次的基础上进行,并且是你已经有了实际应用的场景或业务需求,可以马上按照文章所介绍方法去实施,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即使你认为自己是想获得技能,但其实你顶多也只是习得知识,不去实际完成具体业务,是很难获得一个技能的

如果大家抽过钢筋,一定会有这个感觉,那就是同类项目,做过几个之后,看回以前所做过的项目,总会觉得自己以前怎么那么菜,低级错误,效率低下。这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想要获得技能,不是通过一次的实践就能完成,经常是需要多长实践,并且在每次实践后及时总结,然后再进去下一个回合的实践,这么反复几轮下去就能慢慢的收获一个技能。就像考了车牌并不代表你就是一个出色的司机,你还必须经常上路,即使一开始你会慌乱也会因过度紧张而感觉腰酸背痛,但开多了自然就变成习惯了,也就是变成你自己的技能了,以后想忘都忘不掉了。

对于一些论证类的文章,以上几个层次如果你完成了学习,那证明你对该文章的论证结果已经了然于心。这个阶段可以成为学习结果。

其实,对结果的学习还只是现象和表面的,如果你想更进一步的探索该现象背后的本质,那你还可以做另外一个工作,那就是学习过程,看看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论证其结果的准确性,采用了什么方法,利用了什么结构,引用了什么依据。对过程的学习才是作用最大的,也是可以让你能够变通处理其他类似事情的基础,当然也是难度最大的,需要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并且也愿意折磨自己去死磕一个知识点。

学习结果就像学习软件的操作方式,虽然你能够用软件完成工作,但你并不能够超出软件的应用边界,不能够做一些个性化的工作,而学习过程可以理解为学习软件开发的源码,你可以利用源码去做一定的修改就可以用于其他情形业务。

再举个例子,广东省的造价信息网有一个专栏是公布具体建设项目甲乙双方造价争议的处理建议结果,此类文章最适合拿来作为“学习过程”的案例,我们把这些文章的结论搞清楚后,可以用于日后同类的项目争议中直接作为依据。但是,如果换了个环境和部位,那这个文章的结果就不能直接作为依据了,这时如果你可以学习造价站专家论证同类问题的过程,那你自己也就是专家,也可以发表出有说服力的观点,令谈判对方折服!

我自己也有一个微信订阅号,订阅号名称是“钟工造价屋”,有空也会写一写关于这方面的文章,也会把自己的一些小工具放上去供大家共享和参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