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字谈人生 作者:江波渡(李府钟转发于紫禁城)
谈字谈人生 作者:江波渡(李府钟转发于紫禁城)
如果 把高雅的书法称之为阳春白雪 谓之魄,那么 字正方圆的说成是下里巴人 则称之魂。伟大出自平凡的道理在写字上也概莫能外。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使受众面大大缩小了。
相反,一些实力并不差的书画家们,平时丝毫看不出有什么架子,甚至身上的穿着也土得掉渣,有时相聚在街头路边或大排档,也能很有兴致地喝上几杯,倒是他们那种低调、谦逊、拙朴的言谈举止,却衬托出一种“大方无隅、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大家风范,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记得唐代魏征说过:“低洼下,水流之;人谦下,德归之”无不深谙着人生的哲理。
我有个书法界的朋友,也是我的一个同乡 叫李府钟,他对书法如痴如狂,用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也一点不过。他写了一辈子的字,漫漫人生路,绵绵墨砚情,从偏僻的久合垸写到了荆州的石首市,从石首市又写到了北京的故宫,现在大家称他为“镂空欧楷第一人”。
李府钟先生不仅字写得好,题嵌名联也更是一绝,沉吟片刻,提笔便来,一挥而就,文思随墨迹共舞,意境与惊鸿齐飞。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式的妙语连珠,不得不让人折服。他曾给我写过一幅冠名联:“德向宽处立,先从俭中求”。寥寥数字把对我的勉励写得简而得体;实际上他就属于这种人,典型的不事张扬、不慕名利。如果说他的书法造诣是“冰山一角”,那么他的淡泊宁静就是“冰山”。
颜体的出现,打破了由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派笼罩将近四百年的局面,开创了一种庄重雄伟、宏博深厚的新书风。之所以达到这样的境界,一方面,是颜真卿在艺术上艰苦卓绝的追求,另一方面,则是他的清正淡雅、不慕虚荣。他的字外圆内方,洒脱大方,乃至于被后人称之为颜筋柳骨。他的《祭侄文稿》也被后人推崇为天下第二行书。
我认为写好字得先做一个正直之人,在这个方面,颜真卿是无可挑剔、近乎完美的。坦率地讲,相对他的书法上的成就,我更敬佩他的这种人生境界和为官修养。
(庚子中秋夜于久合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