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成泥想法心理

高考忆事:致我曾经的笔友

2022-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舒云1984

2003年的高考,我考得一塌糊涂。

尽管这在意料之中,但我却无法坦然面对,更无法欣然接受。

我把自己关在家里,不见家人,也不见朋友。院子里的邻居来家里找我玩,我就躲到楼上,假装不在家。

与我相伴的,只有书。我把自己抛进书的海洋,无心泅渡,只想沉溺其中。

我在一本微型小说中看到一个名叫“逸云”写得文章,见到这个名字,我就有所触动——逸云,我也给自己取了这样一个笔名,因为我常希望自己能像飘逸在天空的云一样,悠闲自在。再看文章的内容,也正是我喜欢的风格。至于文章的具体内容,现在的我,已毫无印象。在那篇文章的结尾处,有作者收信地址。

我提起笔,给作者“逸云”写信。信中,我谈了自己对那篇文章的看法,不过,谈得最多的,还是自己当时的心境。当时的我,对人生,对世界,都失去了信心,满心满眼,见到的,只有黑暗。我沉浸在无边的黑暗中,无法自拔。我甚至对自己的生命也有了放弃的念头。在信中,我把这样一个濒临绝望边缘的我呈现于他的眼前。因为陌生,我把自己的真实毫无顾忌痛快淋漓地展露出来。至于他的回信,我并不抱希望。

没想到,没多久就收到了他的回信。回信中,他视我为知音。更难得的是他看出我正“经历着心灵的苦旅”,同时,他还对我的心境做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他的话语,如一缕强光,照进我黑暗的深处,让我找到了自我封闭的根源——对完美的追求。而他告诉我,真正的完美,“是天然的、晶莹的、但有着瑕疵的钻石”。我明白了自己不快乐的根源——自己对周围的世界过于苛求。以苛求的眼光看人看世界,看不见美好,看到的只有漫天的飞舞的黄沙。这样的我,对人对世界,自然容易失望,高考的失败,只是推波助澜地加深了这种失望,让它变成了绝望。

他对寂寞的理解,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

他的回信,就像一束光,驱散了弥漫在我周围的黑暗,让我有了走出去的勇气。

如果我的生命中不曾出现他这缕光,绝望的我,会怎样呢?我有点不敢想象。

后来我去复读了,弃理从文。我弃理从文的勇气也来源于他,因为他在另一封信中鼓励我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告诉我左右为难时,要追随自己的心。

复读期间,我忙于学业,没再写信。等高考完,再写信给他,却没了回音。

好想对他说声谢谢,好想对他说说现在的自己,现在的生活。

——“谢谢你,谢谢你曾经不厌其烦地开解。”你现在虽已淡出我的生活,但在我的心里,你一直都在。现在的我,生活得很认真很努力,因为我不想辜负你曾经对我的殷殷期望。

(王昂,曾经笔名逸云,03年在湖北黄冈体育馆工作。)



×××:

      你好!收到来信,我很高兴。人说天下知音难觅,我却因一个“豆腐块”文字找到了知音。

        很欣慰你能理解我的本意。这说明你具有同样的思维深度,才能产生共鸣。

        从来信,看得出你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同时也看得出,你和我几年前一样,在经历着心灵的苦旅。

        喜欢寂寞没有错,那是一种宁静而忧伤的美,但如果时间久了,你就会因寂寞而苦恼——因为寂寞的美太单调。任何单调的东西都会随时间的流逝令人厌烦。我以前就是这样的。你给我写信,说明你内心深处对寂寞的排斥,如果我的回信能给你带来快乐的话,那就是朋友和交流带来的快乐。比一比,这种快乐和寂寞的快乐谁更美?

        人的一生,都有情感的需要,即使是和尚,也要与神在心灵上交流。每个渴望朋友但又排斥朋友的人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像我以前,是因为身体不好,没考上大学而自卑且封闭。我不清楚你封闭的原因,但我能猜出,你一定喜欢完满。我以前也这样,所以无法接受很多的东西。

        喜欢完美,是一种高尚,是对而无罪的。但你接受现实,并不会妨碍完美,它会使你对完美的理解更加深刻。真正的完美,它是天然的、晶莹的、但有着瑕疵的钻石。

        和你说这些,是因为从信中看出了你的烦恼,而且和我以前相似,但我现在走出了那个自我的圈子,接受了整个现实,我也因此变得快乐和上进。这才会有了我发表的一些文章(不多,但足以让我找回自信),才会有了我给你的这封信。作为知音,我迫切地希望你能和我一样,走出来。当然,走出来后,烦恼会更多。但这些烦恼,却完全淹没在一个更广阔带来的好奇与美感中。我不会后悔!

        因匆忙,字也很草,意也未尽,不知你明白我的心意否?

        祝你    快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