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胶东分舵体悟 技能

简书安好,文字安好

2015-05-25  本文已影响37518人  翻了车

近来看的吐槽多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可又想写点什么。

简书给我的乐趣至少有三。

第一,重拾写文的乐趣。

人性存在太多不可理喻的阴暗,生活存在太多不堪言传的苦闷。把心情落在文字,把思绪洒在笔头,原来如此愉悦身心,舒畅胸怀。

于是两个月前在网上寻觅。

十五言

写作权限在十五言很珍贵,希望你的文章有一定的知识或经验积淀,同时不失个人风格和趣味,而非简单的日记或摘抄。

这……我一条都不具备,算了吧。

lofter(乐乎)

哦……我的生活没有那么的绚丽和文艺,我拍不来。

乐乎?NO!!!

算了吧。

简书

柳暗花明,没什么要求,没什么人认识,随便写,不错。

正是简书不高的门槛放进了我这样的俗人,偶尔挤上热榜,引起了一部人的不快。

没办法,我还会写,碍了您的眼,别怨简书,怨我。

第二,交流的乐趣。

认识不少聊的有趣,说的尽兴的朋友,在彼此的文章下你来我往,谈情说爱,至情至性,忘乎所以,一不小心把各自的文章推上了热榜,引起了一部分人的不快。

没办法,我还会聊,碍了您的眼,别怨简书,怨我。

第三,阅读的乐趣。

我自认为的好文,会给作者评论,给作者点赞,伟大的简友圈传播了我的动态,有朋友恰巧也喜欢,也评论,TA的简友圈同样传播广泛,招来更多的评论和点赞,无形中把一些文章刷上了热榜,引起了一部分人的不快。

没办法,我还会看,碍了您的眼,别怨简书,怨我。

庸俗的不是简书,是人,是我这样的俗人。

可往往还有比我更讨厌的人。

一篇文章,多少人一字一句的看过。一篇文章,多少人片时片刻的想过。一篇文章,多少人半讥半讽的评过。

无论什么文章,挑刺的劲头总是盖过吝啬的赞赏,批判的声音总是高过建设的语调。

一篇篇文章尽是对其人对文的针对,一篇篇文章全是对其人其文的不足,一篇篇文章皆是对其人其文的不屑。费尽气力,字斟句酌,一字一句,一句一段,一段一篇,统统推翻,数落到底。

敢想敢说敢为可赞,思考能力突出可嘉。反主流,不从众,都是可贵的优点,可从未见此类人欣赏赞扬过一篇文章,一句话,一个观点,一个人。

张嘴是反调,闭嘴是意见。一篇文章,没有他们认可的;一列榜单,没有他们瞧得上的。似乎好作者死绝了,好文字凋亡了,简书玩完了,人类不行了。

或许,这些人看来,

小众才是精华,小众才是个性,小众才是才华。

不一样才精彩,不一样才刺激,不一样才醒目。

或许,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哪怕穷尽友善,依旧打不开同一扇门。

或许,对于这些人,优点比金子还难挖,益处比石油还难找。不掘地深邃,不现宝藏;不翱空万里,不见光芒。

这些人不该来简书,应该做媒体,狗咬人满足不了他们,人咬狗方才乐得释怀。

与我而言,可能真是2B青年欢乐多吧,我玩的挺好,发现挺多。

这里有可爱的人 ,可以互相吹捧;这里有可爱的心情,可以互相玩味;这里的可爱的文字,可以互相吸引。这里有平凡,这里有生活,这里有想像。

我乐于看人家的记录,即便是流水,淌出的是真实。我乐于看人家的书写,即便是平淡,尝出的是生活。我乐于看人家的文字,即便是悲离,泣出的是共鸣。

何况,简书已经不一样了。以前榜单下面还能找到略显普通的文章,现在篇篇质量都比过去高,找些流水文还不容易了。

抽离现实,摆脱琐事俗务,文字是个好去处,简书是个好场所。

这里有人认真阅读,这里有人认真评论,这里有人认真欣赏。

欣赏作者。

你看这篇,《推荐几个我喜欢的简书作者》,文中记叙了作者在简书的发现和对其他作者的仰慕,非要长期观察和至真欣赏,才能写出真诚,道出性情。

欣赏文章。

还有这篇,《2015.05.24 推荐阅读》,文中根据作者个人喜好,推荐了五篇文章,配上评论,看的高兴之余,花时间分享总结出来,悦人悦己。

世界不存在完美,只待完善。简书如此,文字如此,你我如此。

阅读,本该是种无为而至的悠然,闲适轻妙的怡然。

静一静心,缓一缓神。

赏别人的文字,品自己的心情,阅别人的世界,走自己的人生。

能落成文字的,都是静心宁性的成果,写时如此,读时,万望亦能如此。

写文不只一种,阅读不只一种。

自己写的舒心,别人看着别扭是一种;别人看着舒心,自己写的别扭又是一种。写自己喜欢的文字,就是最好的写作;读自己喜欢的文字,就是最好的阅读。

横生浮躁,去诡辩不喜的文章;强词夺理,去寻衅不喜的观点。

网络互喷,从来都是赢了别人,输了自己。

浮躁从来不只属于这个时代,更属于你我。

浮躁是个紧急出口,所有的情绪夺命似的一拥而出,不见日月。

专注叫板,一味吐槽。对人对文,缺点短板信手拈来,优点长处视而不见。

什么俗不俗雅不雅,无非喜欢和讨厌。喜,请看,不喜,滚蛋。简书早为你备好了一键打包,删号走人。

这里不缺你一个,世界不少你一个。

没有人,重要到不可或缺。

高级知识分子有高级的追求,低端无知小民有低级的享受。

你自批判,我不凌乱;你自挑剔,我自快意。

春花秋月何时了,抽刀断水水更流,可见古人说的好。

最后,

愿你我安好,简书安好,文字安好,岁月安好,宠辱不惊,悲欢不恸。

后记,

半杯水,有人抱怨少一半,有人感激有一半,有人嫌弃没滋味,有人欣慰能解渴,诉求不同,别哭错了肩膀。

讲道理一向是我的短处,粘来@V先生的观点,我深感赞同。

对简书的抱怨五花八门,大体可分为“读者的抱怨”和“作者的抱怨”。

- 这两者有共同点,也有区别。

> 共同点在于,两者都只是一种借口。

正常人做某事都是由某种动机驱使的(当然大脑损坏是特例),这种动机可能是有意识的,比如写一篇文章,也可能是无意识的,比如性的吸引。

抱怨作为人所作的事情,也是由某种动机驱使的,不管是读者还是作者。

> 区别在于作为读者和作者,抱怨的动机是不同的。我们还原一下场景:

1. 作为读者,打开简书,看到热门上没有太多自己喜欢的文章,于是会抱怨,然后就看到:

- 喜欢诗的抱怨工具清单,喜欢工具清单的抱怨情感故事,喜欢情感故事的抱怨宗教历史,喜欢宗教历史的又抱怨科技文,等等不一。

- 那么真的是大家这么有空去彼此嫌弃吗?也许并不是。只不过是简书没有“直接”呈现出都是各自最爱的内容,或者说好多人没有习惯用“我的订阅”来净化自己的眼帘,更别谈通过专题、fo自己关注领域的作者、关键字搜索等方式去筛选了。

- 所以,作为读者的抱怨主要动机是:筛选成本太高。

- 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靠哪一类型作者可以完成的。也许简书还可以在分类筛选机制和算法上去完善。

2. 作为作者,不管是写哪一类文章的,抱怨大多发生在一种情况下,即:自己费尽心力写的一篇文章,没有上热门,反而是不如自己文章或不喜欢的某一类型文章占据热门。

- 如果每个人的每篇文章都上了热门,那么就不会有抱怨了,皆大欢喜。还没听说过哪位作者会为自己的文章上了热门而伤心呢,不管他是诗人还是鸡汤专家。

- 但是热门毕竟是有限的,总共就99个位子,而文章又那么多,所以总有某些文章上不了热门,某些作者欲望不满。于是就有了抱怨。

- 这种抱怨是正常人都会有的,毕竟在注意力时代,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关注与点赞,也就让作者产生更多的虚荣心,更大的自我重要感,也就更高兴。我个人也是这样的。(当然,如果哪位作者不是这样的,可以站出来指责)

- 所以,作为作者抱怨的主要动机是:没上热门,自己心血之作没得到期待中的关注。

- 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比较复杂,事实上,无论知乎、豆瓣、微博,林子大了之后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它已经不单单是文章本身的范围了,而是现实世界中大部分人的需求映射到了互联网社区中。

- 世上本没有热门,喜欢的人多了,就有了热门。这热门反映的是大多数用户的口味。当用户多了之后,就非程序员的算法和运营编辑所能完全掌控的了,顶多不过是适当改善和平衡。

- 打个比方说,用户的行为和需求自发形成了一个看不见的“市场”,而简书团队只是一个适当调控的“政府”,在市场混乱的时候平衡各方利益。

综上,文章的类型不是抱怨的根本动机,那些骂“通俗”的人其实根本不是在骂“通俗”,就好像两个人不爱了,总有各种抱怨来作为借口。

如果实现这样四种情况,也许抱怨就会少了:

- 我打开简书直接看到我喜欢看的;

- 如果我没有直接看到我喜欢看的,那么简书有直接而方便的指南或机制,引导我看到我喜欢看的,从而降低人肉筛选成本;

- 各种类型的好的文章,有同等机会上热门;

- 即便自己的文章没有上热门,起码上热门的文章都让我心服口服。

如果仅仅靠用户自发组织,用“一人一票”的方式,那么得到的就是现在的局面,不谈这样是好还是坏,起码简书在大众的口味面前越来越无力,逐渐和天涯、起点等类似。当然就一个由商业驱动的公司而言,也没什么不好,起码天涯、贴吧等到现在都还活着。

如果想做出一些不一样,那么就需要简书在分类筛选、投票、内容呈现、用户引导等机制上更好的完善了。当然,如果没有这种愿景,满足大部分用户需求,活下去,赚点钱或者卖个好价钱也就够了。

- 就“通俗”和“庸俗”之间,还是有些区别的。

> 通俗侧重描述的是一篇文章的形式,或者风格

比如,以故事的形式回忆一段爱情故事,这是通俗的;以漫画的形式讲解相对论,这也是通俗的。

> 庸俗侧重描述的是一篇文章的内容,或者所用素材

关于哪些是庸俗的,挺难判断,是一个相对参照的概念,根据每个人的眼界、经历等给出的定义也不一样。

比如,我爷爷会觉得我说的那些情感的故事是庸俗的,因为他经历了人生太多风雨,这点事听起来就像芝麻那么大;同时,我又觉得我爷爷向我灌输的一些迷信是庸俗的,因为我可以用一些科学原理比较好的解释清楚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