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7
2018-11-17 本文已影响26人
天马丽人行
今天是学习《创伤与复原》第十一天。今天和大家分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学习这么多天,确实被书中的细致而精彩的描述所折服,好像把它作为了一本文学著作去品味。但今天猛然拿起书的目录,反复琢磨,今天学的部分,囚禁,处于书中的什么位置,它的结构脉络在哪里呢,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又在哪里呢?脑壳都想破了,还是不得要领。又一想,外国人的思维与我们不同吧,或者自己被读中学时的语文老师的学习模式固化了?一篇文章总是有中心思想,段落大意。随即又划拉出群主的思维导图,犹如开车时的导航,左比划,右比照,还是感觉离大海越来越近了。
第二,过去在电影或电视里经常看到政治犯背囚禁,受尽千难万苦的故事。每当有人绝食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人受不住了,一死了千愁,早死早投生,可能是一种绝望的表现。比起那些被打得头破血流也宁死不屈,比起那些英勇就义也在所不惜的战士,绝食会显得小气而缺少豪情。但今天在学习书中描述被囚禁的政治犯怎样保持自我感而绝食时,却瞬间被这些人由于坚定信仰而带来的政治智慧所感动。更羞愧于自己对这类人思想的简单揣摩和对他们崇高精神的无谓折扣。原来,这些人为了坚持自己的信仰,保持自己的完整自我,除了拒绝服从加害者一些琐碎的要求或接受小惠,绝食是一种极端的抵抗手段。并且具有如此的心理效果,政治犯纳坦说:只要我宣布我要绝食抗议,我就不再有绝望和无助的感觉也抒解了被迫忍受……的屈辱,过去的悲愤而赤烈的坚定决心,现在被一种奇怪的轻松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