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带你了解孙端的前世今生
作为土生土长的孙端人,
每当你走在家乡的一角一隅,
欣赏着身边的一景一物,
你是否知道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
曾历经沧海桑田的巨变,
经历了数千年岁月的洗礼?
![](https://img.haomeiwen.com/i6836974/2b796220095169e9.jpeg)
这片土地上承载着多少先民筚路蓝缕、
开荒拓土的汗水!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孙端的历史~
![](https://img.haomeiwen.com/i6836974/9586992e503ad9b6.jpeg)
春秋时期,
孙端这里还只是一片浩渺沧海,
枯水季节则是浅洼海滩。
![](https://img.haomeiwen.com/i6836974/cb9ee6c9019c2e60.jpeg)
绍兴城内龙山顶上望海亭
之所以命名为“望海”,
所能望到的“海”就指的是
沿舜江(今曹娥江)
这一带原系海域的地方。
![](https://img.haomeiwen.com/i6836974/5d68ffbf71ea9890.jpeg)
随着时光的流逝,
舜江上游携带下来的大量泥沙
淤积在下游两岸,
到了汉代,
孙端这里已成了海涂。
于是陆续有人自南而北前来垦涂耕种。
![](https://img.haomeiwen.com/i6836974/9c5f78ac2b502d7b.jpeg)
现在孙端镇东六里的皇甫庄贺家池
原为鉴湖东尾,
当时名为庆湖,
为了避东汉安帝名讳而改名为贺湖,
俗传为贺家湖、贺家池。
![](https://img.haomeiwen.com/i6836974/57f93a0e82ad3eaa.jpeg)
孙端镇西三里吴融村小庙南首
有一个土名叫“闸高头”的地方,
也是因汉代塘闸而得名的,
后来海涂逐渐北拓,
堤塘也随之北拦。
孙端至安桥头大路上尚可见到的"埂",
长约六、七公尺,
是垦民在塘外拦地种植所筑的。
这些都足以证明汉代这里
逐渐有人垦涂、拦塘、耕种和居住。
![](https://img.haomeiwen.com/i6836974/0862be0a368b8852.jpeg)
三国两晋,北方战乱频繁,
几十万移民南下,
同时带来了比较先进的
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绍兴滨海傍湖,土地肥沃,
更是移民瞩目之地,
垦涂定居者骤然增加,
孙端这里形成了星星点点的小村落。
![](https://img.haomeiwen.com/i6836974/e643db803618d073.jpeg)
当时,人们以种水稻、
养鱼、酿酒为业。
要生活,就会有商品交换,
孙端这里的市集便自然而然
产生、发展、兴旺、热闹起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6836974/4168e923bfad9b47.jpeg)
起初市集在现今孙端街道北面,
靠近海塘,西沈埭背后的黄码头,
卖鱼桥一带,
这些地名便是当时市集出现的证明。
1968年大旱,
黄码头河底露出古桥基和建筑材料,
也可证明当时出现市集,
前双盆后庙原是那时的油坊。
![](https://img.haomeiwen.com/i6836974/19f9555ce4d69b38.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6836974/1cf2ec329e5fc1c5.jpeg)
五代吴越王钱镠发动民工,
沿江修筑海塘,
使人们安居耕种更有了保障,
人口大增,
当时孙端也因此与当时的
绍城、皋埠、马山变得交通便利,
孙端的市集逐渐南移,
固定在现在孙端大桥附近沿河一带。
![](https://img.haomeiwen.com/i6836974/7ba3ef07e8957690.jpeg)
直到五代末,
这个由沧海幻变而成的水乡小镇
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
宋朝开国,重订版图,
孙端才被正式定名为上亭乡靖志里。
孙端,从一片汪洋大海到广阔海涂,逐渐演变成土壤肥沃、河网纵横、村庄罗布的江南水乡小镇,如今的它美丽、静谧,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点缀在绍兴这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