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4读书笔记|苏轼的《赤壁赋》,人间宝藏

2020-11-05  本文已影响0人  苏格兰小牛

网易云有一首歌叫《赤壁赋》,创作之初的目的也就是响应学生群体的要求,朗朗上口,便于背诵。

昨晚,我一直在听,歌曲不仅完全按照苏轼原版的词来创作,而且融入了古代和现代的两种风格唱法。古代唱法融入戏腔,深得我心。

这首赋最具特色的点在于:意境空灵,富有哲理。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首诗反映的是苏轼的豁达。朋友有感而发:天地之大,蜉蝣渺小,人类何尝不是如此?自己的生命对于这茫茫历史长河,不过一只小小的蜉蝣罢了。我哀伤的是我生命的短暂,像蜉蝣一样朝生夕死,羡慕的是长江的无穷,源源不绝。我想要与仙人一起遨游天境,想要拥抱明月而终结。我知道这无法骤然实现,所以只能将遗憾寄托在那悲怆的风中了。

而苏轼却说,你看那水与月了吗?逝去的都如水一样,而从未有过改变。满与缺也如月亮那样,其实不增不减。所以,以变化的观点来看待,天地每一瞬间都变化了,以不变的观点来看待,则万事万物与我这个本体,都无穷无尽,这又有什么好羡慕的呢?

况且,这天地之间,万物都有所属,只要不是我们所拥有的,即使是一点点都不要去拥有它。

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就成了声音,眼睛遇到就成了风景,取不尽,用不完,是造物者给予我们无穷无尽的宝藏啊,而恰好,此时我们俩就共同享用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