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社

古训,教人小气与自私!

2019-10-07  本文已影响0人  巴山来客十废纸书生

反思传统文化,虽然成了现代的时尚,但真的能有所得的,却百年难遇。除了赶潮流装洋子充大条的人间杂鱼,就是被历代宗匠盛名与太优美的表达迷眼,因而把握不了传统文化的本质真貌。

古训,教人小气与自私!

其实要认清传统文化很简单,就四个字:小气自私!

小气与自私,贯穿了整个文化长河,长至圣训下至德规,无不是如此。

如令人赞叹不绝叹为观之的书法绘画,传承的都是个人性情的表现,绘山不是山,重意不重形,有对天下万物的遵重与亲近?

三大教的不是求长生,就是求来生,或者是自省,哪一家不是以己为中心?唯我独尊,听起来霸气,却“唯有读书高”,一心“超凡入圣”,何曾有世人之心?

“修齐治平”,离不开己与家,满满都是天下为己的含义。

古训,教人小气与自私!

也许平常人很难全面领悟传统的教义,因为代代演说,充斥书海,而且传道者也百般掩盖修饰,用文辞之美教人不追本旨,学研者易入歧途。但一部书很好,《增广贤文》,细考究,满纸教人的就是“人心险恶”“有利之所”“出人头地”,如“逢人且说三分话”、“近水楼台先得月”、“何愁无处下金钩”……

而佛家度人之说,也见庄子思想的:君死妻嫁,更是自私到令人毛骨悚然!

试问,什么心态,才会想“我死伊守”?夫妻之爱也如此立心,无视他人生之境,岂不令人胆寒?

深悟生与生命艰,却无他人能入眼,在世只求极之乐,身死还欲亲友环。这种思想,是不是太小气与自私了?

古训,教人小气与自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