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观”!到底是新,还是有必要重申?

2022-10-07  本文已影响0人  七乡师者

2022年4月,“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象征着我国新课程改革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是知识全球化、世界迈进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于是,全国教育者开启了对新课程标准的研读之旅,旨在为一线教师将“新课标”落到教育教学中做导向。

最近拜读一篇卓文《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五大核心观念(精华版)》,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提出的“五大核心观念”确实囊括了现行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乃至于宗旨。这五大核心是:① 基于未来教育观的课程理念;②基于核心素养观的课程目标;③ 基于理解性教学观的课程内容;④ 基于跨学科学习观的课程组织;⑤ 基于表现性评价观的课程评价。

在这里我想谈谈对“未来教育观”的一些想法。

首先,“盗版”一下关键的理念。

未来教育观,并不是我们要生活在未来,我们只能生活在今天,因为过去无法改变,未来还没来,只是表明社会节奏更快了,未来变得更加不确定了。新冠疫情,只不过是世界不确定性的表现之一。

未来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要培养的人不是简单的怀旧,不是回到过去,而是要能够创造未来,人人都能创造新世界。如果我们的孩子不去创造一个新世界,只是维持现状或留恋过去,只能被时代所淘汰。

什么是“未来教育观”?

所谓“未来教育观”,即主张教育面向未来急剧变化和高度不确定的情境,培养学生适应变化并拥抱“不确定性”的态度、善于解决真实情境中复杂问题的高级能力、勇于承担个人选择后果并履行他人和社会义务的责任感。

“未来教育观”就是能够更加坚实的、富有远见的去体现现代教育观,也就是“教育即生活”,即尊重每一个儿童的“现在”。

怀特海说:“现在是未来和过去的‘会客厅’”。也就是,我们要反思过去,畅想未来,过好现在。这就是未来教育观的核心含义。

未来教育观也让我们反思中国教育长期接受的“讲授主义”教育观,这种通过系统地讲授学科知识,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后,再试图去发展能力的观点是错误的,已经害了我们国家70多年。

“讲授主义”说到底是“过去教育”,是“教育的渎职”。

其次,我想谈谈这些重要理念带给我的一些思考

主要围绕几个关键词:“教育即生活”;“会客厅”;“讲授主义”。

第一,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活”!来源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这与陶老的老师杜威的“生活即教育”相通。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为生活而教育,也就是教育的最高指向是让孩子走向生活、未来的生活。说大一点就是为了能够让孩子去创造生活,寻找生活的幸福。

然而,我们的大多教育现状是教育的指向是“成绩”,甚至于“唯成绩论”。于是,乱相百出,很多所谓的高材生除了“成绩好”,其他一无是处,比如心理承受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低、工作抗挫能力弱,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推三阻四、更没有情怀和爱心。

我们都知道这一不良趋势,我们都知道教育“错在”哪里,我们都知道现行教育的目标就在“当下”、“当下”直观的成绩,但是我们确永远以客观原因为借口,回避者许多的“科学教育”。

于是,在“新课标”“新课改”中就有了这样的提倡。不难看出,这样的倡议也不是很新,甚至于是“重申”。倘若说“教育即生活”是未来教育观的形态,那么我们几十年来一直提“教育要面向未来”就应该自始至终、不折不扣去遵循,然而教育偏偏就是......

第二,“会客厅”

怀特海说:“现在是未来和过去的‘会客厅’”。也就现在是未来和过去的链接站,这个站的关注点和质量应该是很关键的。过去已经过去,未来还没有到,未来的质量取决于“现在”。现在的质量如何?我们今天都“走不好”,未来会是怎样的?

这就提醒我们,我们的教育不能只关注当下,当下的成绩,当下的利益。德、智、体、美、劳,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的具体“项目”。

所以,我们应该着眼于在“会客厅”中放置“德、智、体、美、劳”。

第三,讲授主义

在这里“讲授主义”的弊端我不想多讲,那就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那就是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目中无人。

其实,我更想说的是我们很多老师、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特别是不主动学习的老师,连“讲授主义者”都做不好。

所以我常常会开玩笑:我们大部分固守成规的老师教了一年的书重复了数十年;我也会说“连知识搬运工”都做不好,何来创新教学。

故而,我们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最后,我想说:“未来教育观”不是教育改革的新代名词,而是我国教育发展积累的经验,是重申我们的教育走向,重申我们教育怎样为社会做好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