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文学青春

傅雷家书:谁来告诉你,那些关于生活的艺术?

2018-11-14  本文已影响14人  景长安

十八岁那年,承载了我青春时候最大的快乐。

在那所升学率低的超乎想象的高中里,高考的我考过了一本分数线。

父亲放下录取通知书去取他存了三年没舍得喝的好酒,眯眯眼告诉我说没有辜负他们的希望。

母亲差点要哭出来,一边给我剥着虾仁一边叮嘱弟弟要向我学习。

看,在那个小镇考上一本是多么不容易啊。

看,我成了弟弟的榜样。

我带着年轻人最恣意的笑,欣慰地觉得我是父母亲的骄傲。

九月伊始,父亲带着我去学校报道。

诺大的校园里,我谁都不认识。

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我一路问着,才找到了学校的位置。

那时候的我不会用高德,但是父亲早就说过,出门认路就靠一张嘴。

几经周转,终于来到了学校门口。

那是我第一次觉得我的学校也可以这么大。

八个字的校训呈现在眼前,父亲让我解释一遍这几个字的意思。

我说大概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嘛,我会的。

我们都笑了。

宿舍很好找,就在刚进校门口右转的位置。

父亲帮我把行李抬下来,搬到四楼我的宿舍去。

那一大袋和一箱的东西不知道他是怎么搬得动的,总之就神奇地出现在我的宿舍了。

他感慨了一会,我就催促着他走了,因为时间已不早。

想到待会要和父亲告别,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其实我注意到父亲也是这样。

但是我们谁都没有说破,还是装作很开心的样子。

父亲说你要好好学习,在这里就管不了你了。

我说我会自己照顾好自己。

我永远记得他在门口跟我招手,说再见的样子,至今也很后悔都没有送他到楼下。

父亲走后,隔壁床位的室友a和她妈妈帮我收拾东西。

那一大箱子衣服里面有好多条棉的打底裤。

之前的我以为都会穿上的,所以让母亲帮我装上了。

那一次却被作为一个玩笑和室友开了很久。

事实证明,这座城市之后的天气也没有那么冷。母亲不在身边,我也因为怕显胖,就再没怎么穿过那些厚厚的裤子。

开学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

我和室友们也变得越来越熟悉,当然,和爸妈联系的就越来越少。

我以为我已经长大了,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成年人,不需要他们的建议了。

至于关于那些父母具有很多我们没有的人生经验的话,我统统不信。

之后各自谈论起父母是个怎样的人的时候,我常喜欢说父亲是个严肃,不苟言笑的人,我有点怕他。

而母亲却是个温和的人,家里的人都可以和她开着或大或小的玩笑。

每次打电话也都是母亲接,我也不经常问父亲去哪了。

室友a说,不会啊,上次见你爸爸,感觉他很温和啊!

我一时不知道说出什么话来,因为印象里的他跟室友眼里的他真的很不一样。

我仔细回想了以下那天的场景,可能是父亲真的很开心吧,脸上一直挂着笑。

又或者,他真的不是一个很严肃的人,这么多年,我的认知存在着错误。

大一很快过去了,大二前的那个暑假很长。

我带着那时新学的吉他回去,给父亲弹唱了一首父亲。

记得那时候他的脸上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表情,可能是欣慰,也可能是这么久没有和他深入沟通下的些许难过。

那个暑假我常试着找各种话题和父亲聊天,尝试在他面前多笑一笑,尝试在便签里多记一点他们讲过的话。

因为我觉得,父母应该是越离越远了。

那么我争取近一点,再近一点。

大二开学,他们只是送我到车站,告诉我一个人珍重。

我在心里暗自决定,一定要多多跟他们聊起自己,多多联系。

事实证明我也知道了,打回去的电话渐渐多了起来,也不再仅仅任务性的诉说最近是否平安,学习情况可都还好。

我加了一点学校里发生的事,

里面包括我在的社团今年获得了什么奖项,

其实我和室友也没有一直相处得很好,中间也有过大大小小的摩擦。

原来他们真的会开心一点。

他们不仅告诉我,回来的时候给我做好吃的。

还会跟我要学会分享,或者学会让步,这样可以减少摩擦。

叮嘱我在大学里也万万不可忘记昔日的恩师,节假日也应当发些短信,送去祝福……

而这些不都是生活的艺术吗?

之前读《傅雷家书》时,

我常常感慨傅雷作为一个狂热的艺术爱好者,能够带给子女的会有很多别人给不了的,追求艺术上的经验。

而傅雷教育子女的方式也常常被我细细品味,想着以后也要尽可能多地帮助自己的儿女,努力实现他们的成就。

可是啊,那些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又何尝不是一种艺术。

父母作为长辈,懂得的又何尝是我们能想到的。

他们的经历,又何尝不值得我们探讨与发掘。

即便不是傅雷,却也不失为一种生活上的艺术大家。

而这些既有的经验与阅历,总有着无数宝贵的价值。

父母儿女终会变得渐行渐远,可我们能否尽自己的一点力去帮助这份关系变得更加有意义。

不再是血脉的牵绊,也变成精神的风筝线。

这根线会在我们想要走远跑偏的时候,拉一拉我们。

如果没有他们,谁又来教你生活的艺术。

听爸妈的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