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逞能
前天中午,放学回家的儿子说,小区附近新开了一家高档面馆,这几天搞活动,凡进门顾客,均可免费吃面。我问儿子:你怎么知道的?他说小区里两个小伙伴告诉他的。我对儿子说:你要想吃,过几天咱们去掏钱尝一尝,今天咱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你想想,连你们这些小学生都知道这个好消息,那得有多少人排队吃面?
但儿子显然不接受我这套说辞——他不是真为了这碗面,而是总是被商家这种营销策略所诱惑,图个惊喜和刺激,就好像买很多干吃面,就为了刮出“再来一包”的奖品。
看着他闷闷不乐的样子,爱人说:要不让他去看看吧,或许人不多呢。说着给我使了个眼色。我说:好吧,你去看看,若人太多就回来。
过了一会儿,儿子回来了,说人太多。他显然有点失望。我猜,这种失望,不仅仅是因为饭店人多,没吃到面,还因为,我提前猜到了饭店人多,并阻止他,现在,被我的“乌鸦嘴”说准了。
好在,他回来后,我再也没说什么幸灾乐祸的话。反倒是爱人在饭桌上和他探讨“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话题,告诉他,饭店让免费吃面,是为了让顾客消费其他的菜和酒水。儿子却不这么看,他说:也可能为了让顾客尝尝他的面,好吃的话以后再来吃,这不是扩大宣传么?
不得不承认,儿子说的也有道理。但这不足以影响“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的真理性。至于如何让儿子真正认识到这句话的正确,我想,应该给他体验的机会,而不是空洞说教。
人用三年学说话,用一辈子学闭嘴,这句话,在亲子关系的处理中,照样适用。少说教、少说教,这个道理,我早就懂,但这一次又没有管住自己的嘴。又吃一堑,再长一智吧。
下一次,再遇到免费吃面这样的事,我不会再像唐僧似的婆婆妈妈、叽叽歪歪加以阻拦,更不会如同“先知”般的预测出店里人多,而是利索干脆的同意他去吃,只告诉他一声:家里给他留着饭,吃不到面就回来。
我要达到的效果是:不管能吃到或吃不到,让他自己去体验一把——商业和社会自然有它的规律,对于他这种纯粹为了吃白食的小屁孩,面馆的服务员自然有她们的态度,这些,让他自己去体验。等他体验过了,再和他探讨体验后的感受,再稍加引导,趁热打铁让他理解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
总之,别企图用自己的说教改变孩子的行为,这除了显示自己的“能”以外,对孩子的成长,不会有多少好的影响。
《窗边的小豆豆》中,小豆豆钻铁丝网把衣服挂破了,回家后对妈妈说:“刚才呀,我正在路上走着,有几个别处的孩子一齐向我背上扔小刀,结果就把衣服划成这个样子了”对于这个幼稚的谎话,妈妈只说了一句:“噢,是这么回事。那可太危险了!”
看,这就是聪明的父母,不做侦探,不做先知,不逞能,但给孩子的影响力却是终身的。
牢记两个字:闭嘴、闭嘴、闭嘴!
别忘了,杨修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