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没有修养
一、什么是韭菜
7月初,一份李笑来内部讲话录音被疯传,圈内人戏称这段录音对币圈的影响是,许多韭菜直接毕业了。可能这种泄漏录音的方式过于直白和负面,所以在录音风波之后,李老师又公开出版了一本《韭菜的自我修养》,纸质和电子版的同期开始流传,并呼吁大家“四处转发,转载”。
这本书的前言执着的围绕“韭菜”两个字做各种解释,字里行间满是自证清白的无辜脸。最终总结出来的定义是:所谓的“韭菜”,指的是在交易市场中没赚到钱甚至赔钱的势单力薄的散户。
抛开这本书的公关目的,李老师这本书对“韭菜”在交易市场上的建议还是非常靠谱的。但是仅仅凭借这些信息,一个新手就能不交学费或者花费很少的代价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投资人吗?答案是几乎不可能。
二、韭菜的三个原因
1.投资是一个非常复杂和专业的经济活动
柳传志在9月份的一次采访中说到:“年轻人第一份工作不要进入投行,这样不踏实。最好还是在企业摸爬滚打过,经过历练再去比较好”。为何投行挑选出来的资质出色的毕业生,在专业的环境下学习成长,目标成为行业第一梯队的专业人士,仍然会被认为不踏实。
柳传志之所以有这样的建议,除了年轻人在把控人性方面的不稳定因素之外,更主要的是投资是一个非常复杂和专业的事情。
在做出投资决定之前,宏观上,要在经济周期、政策监管、行业前景、市场等基本面做尽调,微观上,要对赛道生态、竞争对手以及更重要对团队自身做尽调。对专业对投资机构来说,他们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对提炼的客观事实做出主观的判断,专业机构的资源和信息的优势,是散户完全具备不了的。
普通投资者尚未具备完整的信息收集能力,更不用说信息筛选和分析能力了。对于韭菜来说,他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很有限,又因为普遍欠缺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非常容易被舆论所影响。而区块链项目的沟通渠道大多数都是集中在微信或者电报这样的社群,信息有一定的闭塞性,这也为言论和氛围控制提高了很好的土壤。
所以韭菜基于自己的认知做出的判断,大多数情况下无异于盲人摸象,很难看到事情的本质。而区块链这样一个尚未成熟的行业和市场,伴随着巨大的财富效应和投机机会,必然会招致大量的金融犯罪行为。而细长的韭菜在刻意引导的舆论风向中随风摇摆,必然会倒在认知水平不够的镰刀下。
2.人性是永恒的无解之题
韭菜们很少有严格的止盈止损概念,他们对自己所做的投资决定总是倾向于往好的方向去臆测,比如还能再涨一点,比如不可能再跌了。这种乐观和他们对于一夜暴富的概率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乐观是一样大的。
一次又一次幻想破灭之后,韭菜们觉得自己的学费以及交的足够了,开始戏谑自己是老韭菜,也开始在社群输出自己的见解。带着真金白银换来的经验再次站上交易市场。他们相信事不过三,在自己模糊的止盈止损概念下,却三三两两总是执行不到位,有时候嫌弃自己不够胆大,有时候又嫌弃自己不够果断。你说他们没有自己的交易系统,但是他们的见识让他们具备了这个系统的所有软件,但是“贪婪”这个病毒,让这个系统不断崩溃。
庞大如贝尔斯登,悠久如雷曼兄弟,也在追逐房产泡沫的贪婪中,让百年大业付之一炬。
永远不要尝试考验人性,可以百分百明确告诉你的是:人性禁不住考验,只能去引导。
3.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市场是无法预测的?市场是被严重操纵的?韭菜们在这两种说法前左右为难。既想选择对行业抓住一波红利,又想尽可能的避免所有的风险。
他们想做价值投资,却又犹豫现在不是最佳入场点而错过机会;他们想做短线,却又经常在对踏空的恐慌中砸到了自己的腿。
是的,普通投资者很难看清楚纷繁复杂的交易市场中的真相,如果你相信区块链技术,相信行业的未来发展,恰巧你还有一点编程能力,那么就去做量化交易吧,它能极大地减少了投资者情绪波动的影响,避免在市场极度狂热或悲观的情况下作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尤其对币圈这样的交易市场来说,币本位的量化一定是最稳妥也是最有效的盈利手段之一。所以说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
总结
韭菜之所以为韭菜,是因为各方面的认知不够,尚需继续修养。因为投资绝不是买和卖这两个看起来简单的操作,这个动作背后付出的是时间,金钱和风险成本,而其中的风险是人为分析后,主客观上都极大的降低了的风险。
投资的本质是认知的变现,被割之后应该是痛快的成长。
欢迎各位添加作者微信sunleekang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