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让人生处处自在怡然
• 在不断坚持断舍离的过程中,居所的空气流动起来,新陈代谢加速循环,这时候自然而然上升的境界被定义为“自在”。它指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悠然的、各方和谐的状态。无拘无束,并非是任意妄为,而是得到周围自然而然的协助。
• 面对新信息时,我首先想到的是瑜伽师的告诫“不信、不疑、亲自确认”。而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小疾病或是食物营养之类的知识等一个人无法做出判断,需要向专业人士咨询。这种情况下,可考虑把事情完全委托给信任的朋友、熟人或者专业人士。与物质一样,我们应该和信息本身保持一定的宽松距离。“在必要的时刻,获得必要分量的必要信息。”这种距离感是现在这种信息泛滥时代每个人都必需的东西。
• 保持一定宽松度的“放满”方式是比较理想的时间利用法。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其实步骤和收纳的感觉差不多,重视要完成事项之间的模糊时间段。比如说通勤和移动的时间。可以漫不经心地眺望下车窗外的风景,可以迷迷糊糊地打个盹儿,可以继续读未看完的书籍,等等,暂时不要管手头的工作和要事。把这些零碎时间当作一个事项之间的缓冲带。收纳空间宽松地放置东西后,空间和杂物就显得“易取、好收、美观、清爽”。同样道理,日程安排的时间能坚持做到“镇定、宽松、充实”,就仿佛有凉风吹过,呼吸也变得顺畅,心里变得舒服极了。
• 我们把烦恼的种类进行大致分类,分为以下三种:金钱、健康、人际关系。烦恼最多的是三者之中处于基底的“人际关系”。断舍离并不是一个一个消灭具体的烦恼,而是要改善人本身的“烦恼体质”。对于烦恼的人来说,一个良好的状态会让烦恼本身自动解除。一旦感觉到“糟啦,心里有点不痛快”,就开始断舍离。也就是说,整理清扫烦恼的我的容器——居所这个大空间。
• 节约的对象大致分为以下三类:金钱、精力、时间。节约和断舍离的共同点可以说都是“减法解决法”,但是后者强调的是在减少的基础上获得生活的自由自在。也就是利用精简化或智能化的手段创建最佳化的生活环境。要想获得“自由·自在”的生活,自己应该挑选什么?又要放手什么呢?不要被人们口中的“常识”所束缚,从自己独特的“必要·合适·愉快”来决定事情的优先顺序,或者减少浪费,或者投资理财。这才是超越节约本身,将各自人生中的杂物进行精简智能化。
• “结婚”有三个观点:精神性的结婚、动物性的结婚、社会性的结婚。“精神性的结婚”:如字面意思一样,是灵魂的结合。“动物性的结婚”: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样,都需要性伴侣。“社会性的结婚”:户口本上标明结为夫妇这一行为的本身就是社会性的结婚的重要因素。本来结婚是“结不结婚”的问题,但不知何时被偷换成“能不能结婚”的问题,导致很多女性的自我肯定感下降。现在不管我们有没有结婚,一直笼罩在“社会性的结婚”的结婚制度的大伞下。想要挑战“结婚”这项“冒险旅程”,最重要的是像维护“空间环境”一样,不断地坚持“保养”和维护夫妻关系。重要的就是“保养”。也就是,通过家务劳动来体现对对方的关心和爱护。
• 家务活有很多,打扫卫生、洗涤衣物、开火做饭、收拾整理……家务从本质上来说是“养育生命的重要工作”。家务既不等同于“家务劳动”,也不是按小时给酬劳的作业。家务不仅仅为了家人,也是为了自己。为什么家务让人感到麻烦呢?原因显而易见——东西太多。只用那些经过筛选出来的东西来组成空间,那么,也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清洁、洗涤、煮饭等家务做起来也很轻松愉快。越是觉得家务麻烦的人,就越要尝试一下“压缩杂物=节省时间精力”。这是达到“享受家务活=获得自在人生”境地最好的最便捷的通道。
• 日常生活中必要的并不是“未来”,而是“当下”。不管年龄如何,不管健康与否,如何才能让“当下”的自己获得自在的人生,如何充实地过好“当下”?其实谁都能够做到的就是清理自己居所的废品杂物。我们的终活要从塞在壁橱里的忘却物·执念物的断舍离开始做起。
#书籍/断舍离/山下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