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读书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你也可以铭记于心

2017-03-14  本文已影响150人  潇潇荷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除了爱情,

没有任何事情像阅读这样让我们觉得,

迟来的开始也可以如此美好                

                                                                                    -《越读者》

1.书以及阅读的分类

郝明义先生在《越读者》一书中,将阅读分为四种方式:

第一种阅读是主食阅读,“生存需求的阅读”,我们可以直接从书中直接寻求职业、工作、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问题的解决之道。利用书中所提供的方法,我们拿来就可以直接用的。

第二种是美食阅读,“思想需求的阅读”,不直接提出你所面对问题的解决之道,从根本的方向引导你去思考问题的本质。例如,哲学类,四书五经,还有一些经典名著都属于美食阅读。

第三种是蔬果阅读,“工具需求的阅读”,帮助我们查证阅读过程中看不明白的语义、词义等。包括我们常用的字典,词典,年鉴,相关领域厚厚的工具书。

第四种是甜点阅读,“休闲娱乐的阅读”,这个读起来最为轻松啦,只为了娱乐和消遣时间。最受人们欢迎的武侠、言情、玄幻等都属于这个范围内。

指导阅读的权威《如何阅读一本书》一书中,提出了阅读的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基础阅读,把书拿过来就看,重点关注书中的句子在写些什么,至于书中的内容和自己有没有关系,那就不是读者关心的问题了。看得下去就看,看不下去就弃。

第二个层次是检视阅读,在短时间内读完一本书,抓取书中的重点。会寻找一些简单的问题,如“这本书讲的是什么?”,“这本书结构包含哪几部分”,这些问题的答案。这个层级的阅读,我们在书店买书时会经常使用,判断一本书是否适合自己。如果进行甜点阅读,就可以用这中阅读方式哦。

第三个层次是分析阅读,是我们详细阅读一本书的过程。我们要理解与消化书中的内容,从中寻找出对自己有用的部分,吸收记忆,为我所用。对应主食阅读和美食阅读,我们甚至要多次使用分析阅读的方式。

第四个层次是主题阅读,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且寻找这些书的相关之处。通过主题阅读,阅读者可以寻找出有关一个完整的主题分析。一个比较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如何建立起一个领域的知识体系结构?”,众多知识达人所推崇的就是主题阅读的方式。

这四个阅读的层次是层层递进的,也就是说在进行下一个层次的阅读时,会运用上一次阅读层次的方法。在进行主题阅读时,需要对多本书籍进行分析阅读。

有关这四个层次阅读的具体操作方式,大家可以去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2.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呢?

书者,述也,以载道,以寄情,以解惑,以明智。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呢?这是很多读书的人经常会问自己的答案。作为一枚没有太高追求的普通人,载道寄情没有想过,解惑明智还是十分可取的。

虽然我们生活互联网时代,从网络获取信息十分方便,遇到问题随时可查,但那些信息异常碎片化,并且权威性有待考量。这时,书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啦。

我们最常进行的就是解决生存需求的主食阅读啦。有人说,这种阅读方式太功利,我等身为温饱刚刚解决还未奔小康的贫民,解决迫在眉睫的难题最为要紧。

3.读书与心智

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和经验的总和。乔治·博瑞博士认为心智包括获得知识、应用知识、抽象推理这三个方面的能力,一个人一生的幸福与他的心智直接相关。心智一旦开启,学习能力就会相应的大幅度增长,读书就是开启心智的重要方式之一。

开启心智,这个词语有一点玄,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人,想要减肥,他给自己制定的计划是每天晚上只能吃一个水果。下班后,他路过卖鸡腿的小摊前,结果他走不动了,大脑叫嚣着要吃鸡腿。这时候,大脑中有两个小人开始打架,一个要他走,一个要他买鸡腿。这两个小人哪个是他呢?两个都是。一旦买鸡腿的小人占了上风,行动了,他的减肥计划不就泡汤了嘛。

这就是我们的神奇之处,可以用自己的大脑监控自己的大脑。一个人目前的处境很大程度上就是他的行为决定的,如果他可以察觉到自己的行为,转而用更优的方式替代,他的处境是不是慢慢可以改善呢?

《拖延心理学》这本书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虽然大家都看完了,但是拖延症晚期依旧在持续。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仅仅把书看完了,至于书中的内容和我有什么关系自己尚不关心,更何况去察觉一直以来自己的行为,用书中的方式来帮自己改正了。

我们都希望遇见更好的自己,如果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持续下去的话,那终究只是个美好的愿望。哪怕你什么都没做,时间还是会一分一秒的溜过去,你一点也留不住。我们能做的就是,察觉目前的生活状态,用别的让自己更为充实的生活方式来替代。

有一个觉知次第理论,从不知不觉,到后知后觉,到当知当觉,到先知先觉。张德芬说成长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一个人脾气差的要死,刚开始完全不知道自己情绪怎么样,到后来生完气几个小时意识到自己生气了,直至生气时就可以察觉,到完全控制自己的脾气。这不就是一个完美的遇见更好的自己的过程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但是让你说偶像哪里好你又不一定说的上来。可能因为你从来没察觉过他的过人之处,更遑论将他作为模仿对方,打造一条自己的精进之路了。

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但如果更进一步的开启心智不是更为完美吗?从书上获取知识,一个人察觉到自己的行为并践行从书中得到的更好的方式,形成习惯。

4.我们可以运用拆书法开始察觉自己的行为并践行

拆书法,又称RIA便签读书法,是拆书帮的镇帮之宝,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中有详细介绍。

R(Reading):将读书时遇到的心仪或受启发的片段,划出来。

I(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

A1(Appropriation):描述书中与自己相关的经验。

A2(Appropriation):写出这个知识可以如何应用,即回答以后我要怎么应用。

其实,运用便签读书法的过程,就是将自己从一个单纯的接收知识的被动学习者,变成将书中的知识为我所用的主动学习者的过程。我们可以锻炼察觉自己过去行为,并衡量书中知识与自己关系的能力,如果遇到自己觉得特别有用的点,可以将其替换自己的现有行为。我们首先要树立察觉自己行为的意识。从不知不觉,到后知后觉,再到当知当觉。

利用拆书法的更高一层境界就是,万事万物只要我觉得对我有益,可以拿来为我所用,皆可以拆。要修炼到此,得从察觉自己对方的行为开始。

5.拆书法运用举例

在我读《凸法则》一书的过程中,里面有关如何让对话持续进行下去,有这样一条建议:折回谈话。如果每次别人说完之后你就开始谈论自己,别人就会丧失继续谈话的兴趣。以“你”开头的问题让注意力都集中在对方身上。

我经常是一个对话终结者,尤其害怕与不太熟悉的人交谈。在到这条建议事,最初也不甚在意。一本书被我翻完了,也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我觉得太亏了。又读了第二遍,如何让对话持续进行?这是我经常遇到的问题。

我过去是怎样处理的呢?有次去参加一个活动,旁边坐了一个安徽池州的妹子,刚好我不久前去过九华山,就这个景点作为引子讨论了起来。她兴致勃勃向我介绍,九华山的哪些地方比较漂亮,刚好那些地方我不怎么熟悉,便不太感兴趣。我只喜欢漂流,但是妹子明显对漂流不感冒,听了我的话眼中兴致全无。如果我能用折回谈话的方式,说不定可以听到许多在当地人之间流传的有关九华山的趣闻。

经过这样一个过程,我相信“折回谈话”这条建议会铭刻于心。

最后悄悄的提醒你,修炼技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着急,积累最重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