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云长千里走单骑,曹操在动着啥心思?
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曹操在动着啥心思?
关羽身上,有着太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走麦城、过五关斩六将,算是两个极端。
过五关斩六将,比温酒斩华雄更彰显出关羽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其实,这算是特定环境中,曹操与关羽暧昧关系的产物,算是曹操对关羽暧昧态度的产物。曹操到底在动着啥心思?
留下关羽以资敌,任他去帮助刘备及袁绍?在敌对阵营留下一个朋友?显然势所不能。青梅煮酒时,曹操就曾经暴露干掉刘备之心。赤壁之战前,周瑜也曾经尝试干掉刘备、诸葛亮。可见,在当时环境中,没有人会对敌手留情。
在山高水远的关隘重重中,借部下关将之手,把关羽干掉?清代毛宗岗批注《三国演义》,就是这种看法。曹操杀祢衡,不就是搞的借刀杀人吗?看来,这种可能性很大。
会不会存着再度纳关羽于麾下之心呢?会不会认为关羽终归会为己所用呢?不能排除这种可能。以曹操的心性,这种可能性最大。
志在千里、壮心不已的曹操,不仅身具雄才大略,其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甚至不择手段网罗人才,也带有鲜明的奸雄特色。
人才济济的曹魏军政系统中,像蔡邕、徐庶这样,被曹操看上眼后,以非正常手段网罗进来的,并非个别。而关云长,则是让曹操动了不少心思,最终却未能罗致手下的另类。
可以肯定,曹操是真的喜欢关羽。因为喜欢,故极尽笼络之能事,完全超越了正常的奖功赏劳标准;因为喜欢,便多所迁就,完全逾越了一般的上下、主客关系界限。
关羽土山被围,张辽来说降,关羽与曹操之间,就形成那让人别扭的所谓约定——“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
曹操咋个对关羽呢?
首先是封官,给平台。“命为偏将军”。对于从平民出来打拼的人,这是很有诱惑力的。
其次是极力抬举,给人情,给面子。“操引关公朝见汉帝”。“操次日设大宴,会众谋臣武士,以客礼待关公,延之上座。”
更多的是频繁给实惠。“备绫锦及金银器皿相送。”“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度其身品,取异锦做战袍一领相赠。”“操以纱锦作囊,与关公护髯。”甚至,把赤兔马都送给了关羽。颜良来袭,观其军阵于土山,竟然是“操与关公坐,诸将环立”。这些,还是在关羽并无寸功之时,说起来,任谁都有点感到汗颜、过分。
关羽到曹操阵营,斩颜良首一立功,曹操赓即“表奏朝廷,封云长为汉寿亭侯,铸印送关公。”其恩遇,真可谓无以复加的了。
关羽如何对曹操呢?
虽然曹操屡屡施以恩情,却始终念念不忘刘备。
虽然为曹操斩了颜良、文丑,却是为离开做准备。
有了刘备信息,便封金挂印,力辞而去。不得允准,便不惜过五关斩六将,一副破釜沉舟的决绝态度。
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有言:“曹操一生奸伪,如鬼如蜮,忽然遇着堂堂正正、凛凛烈烈、皎若青天、明若白日之育人,亦自有‘珠玉在前,觉吾形秽’之愧,遂不觉爱之敬之,不忍杀之。这话虽然偏激,却符合人情事理。比其说曹操欲借部下关将之手,除掉关羽,要更加符合曹操之本心。
毛宗岗认为曹操有除掉关羽之心,理由是,“其于关公之去,赠金、赠袍,亲自送行,而独吝一纸文凭,不即给予。”这话看似有理,却未细想其时具体情境。
关公护送这两位嫂子,往袁绍处去寻刘备,对曹操来说,是不辞而别。曹操得知关羽离去,于痛惜中,匆匆赶去送行,送路费,送征袍,情急中忘记了送过关文书,虽然好像有意为之,但是却不能断言其真是有意为之——情急中遗忘是可能的,别的人即使想起这一出,也不会去提醒,或者不愿、不敢去提醒曹操的。
关羽五关既过,曹操才又派人赶去通知沿路关隘,对关羽放行。而且派出了不止一拨人,最后才是带着通关文书的人赶到。曹操派人赶来通知放行之时,并不知道关羽到底到了什么地方。毕竟,关口一个连着一个,谁也不知道关羽能否通得过。由此可知,曹操对关羽是真重视,真尽心。没有把通关文书及时给关羽,确实不能排除时间紧急的因素。
假使曹操真是有意不发给关羽通关文书,他也不可能存着让沿途关将杀关羽之心。毕竟,曹操部下猛将,如夏侯惇、许褚、张辽、徐晃等等,都在曹操身边。就算是这些人,在曹操眼中,恐怕比关羽犹有所不及。曹操不可能突发奇想,让那些比夏侯惇等等又有所不及的关将,来个超水平发挥,把关羽干掉。
关羽没有通关文书,各守关将士如果明智一点,干脆来个闭关不纳,既不让关羽过,也不与关羽战,关羽可能真就有麻烦了。五道关口,外加一道黄河,关羽再厉害,也闯不过一道道以逸待劳的强弓硬弩。这样,即使关羽最终得以过关,也不知道迁延多少时日。也许,实在无法过关之后,关羽不得不淹留在曹操地盘上呢。
以曹操睥睨天下的心胸,或许他认为,天下终将是自己的,而关羽,自然也终将为我所用。真心留下一个大才,这,或许才是曹操真正的心思{�'��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