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方山
两日的奔波,直到我的脚步踏上这片土地,才突然感觉到飘忽不定的世界戛然而止。小镇很宁静,可惜天已经黑了,没能一览它的风光,只有来自海边的暖风还在释放它的热情。第一晚,简单的洗漱后,我便沉沉地睡去。
我工作的地方,在小镇的西南,临近海边,白天阳光明媚,傍晚常常会飘起薄雾。每天早晚,乘坐公司的通勤车便可欣赏小镇风光。初次邂逅小方山就是公司的通勤车上,车窗外农田交错,屋舍俨然,一个个布局精美庭院点缀其间,小镇所在地原本是海边的浅滩,经过漫长岁月的沧海桑田,海水慢慢退去,小镇也渐渐繁荣起来。但就是在这原本平坦犹如画卷的田园之间,蓦然出现一座小山,小山不高,却算得上挺拔,说是突兀,却让人怦然心动。
小镇的田园风光小方山的出现,让这片土地有了生气。它体态匀称,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都是完美的对称;它曲线优雅,削一分显得险峭,添一分又显得臃肿;它卓尔不群,漫长岁月冲刷却岿然不动。人们相信这样的山,是有神灵庇佑的,于是在山顶修建了一座庙宇,在通往山顶的路两侧,当地村民们供奉着一尊尊佛像,一直排放到山顶共计三百余座。天气晴朗的周末,人们像朝圣般来到小方山,有的在山脚下野餐,有的在湖边垂钓,有的是坐在树荫下乘凉,更有的在山顶上撑起滑翔伞。到了傍晚,如果天气尚可,人们大多会聚集在山顶的平台上来观看这一天的日落。小方山顶看到的日落十分震撼人心,地势的平坦加上山势的挺拔使得人们的视野无比开阔,随着夕阳的落下,半边天空被染成金黄,另外半边的被夕阳的余晖映的粉红,目之所及仍能看到海面的波光与天边的晚霞遥相呼应,正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直到夕阳没入地平线以下,人们才逐渐从小方山散去。
小方山顶的晚霞 晚霞映照下的天空如果说小方山点缀了小镇,那么什么点缀了小方山呢,那就是小方山脚下的镜湖。说起小方山名字的由来,不得不提到镜湖。镜湖坐落于小方山脚下,它形状椭圆像一面镜子,当天气晴好,小方山在湖中的投影与实体组成了一个正正好好的方形,所以小山就得名小方山。镜湖的衬托让小方山多了一丝灵动的美。春夏时候,波光粼粼,山色青翠,美不胜收;等到秋风渐起,芦苇飘荡,湖面朦胧,山色苍茫。每当秋冬季节,来到镜湖垂钓的人就会增多,偶尔也会有人在划着小船在湖中徜徉。他们像是入定的老僧一坐就是一整天,伴着夜色他们起身返回时总会把钓了一天的鱼儿悉数投回湖中。
镜湖上的垂钓小方山的风光成全了人们所有关于美的想象,人们也让小方山的美得以延续。山的脚下除了供游人观光的小路,并未见一栋房舍,如果眼光独具的房地产开发商来到这里,定要开始盘算怎么兴建湖畔别墅赚他个盆满钵满,倘若真是如此,小方山的风光怕是要大打折扣。每当热闹的周末过去,小方山上仍然整洁有序,纵使有粗心的游客遗落下来垃圾,每天前来烧香祈福的善男信女也会随手拾走。
所以,时至今日,小方山仍是一方净土。
苏轼《赤壁赋》有云:“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大自然的美才是我们无尽的宝藏,小方山毫无保留的向世人展示它的美,人们以自己的方式回馈小方山,使得这方净土在今天仍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