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

为何当今难出“文豪”

2019-12-05  本文已影响0人  扯着风乱跑
为何当今难出“文豪”

    五千年历史长河,各朝代文人墨客尽展才华,文豪大家更是独领风骚。自东周战国屈原创立“楚辞”,西汉司马迁的“二十五史”之首,直至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乃至民国散文之盛行。文学创作,可以说是大师们抒发情感,反映社会,抵御强权和赖以生存工具。

    时间是把杀猪刀,证明了现实,抹灭了梦想。

    创作需要时间,需要经历,更需要空间。现代生活,急促而又机械,大多数人怀揣着梦想——闯荡,总希望能够出人头地,但却不能脚踏实地。都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大都问过:你长大了想干什么?还记得你的答案吗?实现了吗?......往事不堪回首。

    “文豪”离不开现实,离不开社会,更离不开所处的环境。纵观历史,文豪大都两类:田园风情的浪漫主义与愤世嫉俗的现实主义。说的俗点就是看得开与看不开,乐于享受和批判现实,一左一右。李杜二老即描出了浪漫情怀的盛世田园风景情,又撰出自己对社会不满的反抗愤怒精气神。

    有人云,创作分两种:为了填饱肚子和已经填饱肚子没事干的。为了填饱肚子,夺取眼球,奋笔疾书,这种创作来自于幻境,空虚而悠扬,故称“不接地气”。而不为生计,有感而发,长篇阔论,这种创作应源于社会现实,有体会感触,看得见摸得着,实在。无论那种,只要是至真至情,都值得评鉴。

    历史论“文豪”,为何当今社会难出大“文豪”,都填饱肚子小康了,还是都没填饱肚子而无力擒笔了。我想大概都不是。策划人生,即:目标 → 计划 → 执行 → 总结 。自我感觉良好,可就这简单的四个词、八个字,愁煞世人。道理都懂,归咎还是慵懒。

    评价别人之前,认清自己,评价社会之前,认清环境。 孔老夫子的儒家思想在国人中根深蒂固,教诲我们如何做人,接物,处事。从而自有敢怒不敢言,使得创作也要恪守成规,循规蹈矩。文学大思潮,何不破点小传统,小框框。使得保守和激进并存,虚幻与现实同舞。古人追求的自由和理想,直至今日,依旧是我等之梦想。21世纪了,20世纪的“文豪”你们在哪?还需要更长的历史长河去浸泡衍生么?

    新“文豪”的你们,新起点,新征程,新梦想,应该即刻起航!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