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摊子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又有养生名言曰:“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丽是刚刚毕业工作的乐天派,基于传统的饮食教育观念,对早餐的问题既重视又豁达。早餐自己一个人是懒得做的,还得坐车到几站地外的写字楼,那么就在附近挑一家稍微像样点的好了。中西快餐厅倒是有早餐,可那无论是离住处还是工作地都太远,又不顺路,就近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丽住的地方,是个住宅小区聚集的地段,除了住宅就是沿街的私人小店铺,没有大型商场,也没有写字楼,连公交车也少得可怜。一来二去,丽最终形成了在租住小区门口的早餐摊子解决早饭问题的习惯。
相比那种三轮车为基础的早餐摊子,这家早餐摊子算是有“根”的。有一间不大的店面,中午和晚上在店里供应盒饭、面条、凉菜,早上则是在店门口摆出早餐摊子。摆出来的摊子是极为普通而简陋的:左边放着一张满是面粉的长方桌,桌子左侧短边贴着店面外左边的墙柱,桌子右侧垂直的地方,和店门平行地摆着炸油条的炉灶和长条形锅,店门右边墙柱则是正蒸着包子的炉火。条形锅里的油烟很大,飘散开来,老远就能闻到那有些让人想咳嗽的呛人油烟味儿和油条的香气。摊子做的油条和包子,在店里都可以做,炸油条的炉火,大约在早上八点就会关掉,但并不马上搬回去。摆出摊子的目的,不是让人在外面吃早餐,而是吸引人到店里去,因为店里有座位和馅饼、豆腐脑、茶叶蛋等其他品种的餐点,付钱也是在店里完成的。如果是暖和的季节,早餐摊子也会在店门口的人行道上摆上两张桌子,店里容纳不下的客人,便在这里享用早餐。现在,风里带着微寒的气息,人们行走时还有些瑟缩,自然是不会在那里喝凉风。
丽当然不是单单因为这个早餐摊子离自己近才落根在这里的:丽还是有那么点儿享受生活的味儿,起码得吃得放心。那种没根的早餐摊子,总是容易沿街上灰,想着就不卫生,更没有吃进去的欲望了。丽四下里观察过,这家店里虽然灯光不算亮,桌椅也很简陋,但终归是干净的。收拾碗筷和打扫的人也很勤快,几乎是客人一走就马上收拾,就连店外摆的两张桌子,也是如此。店里干活的人,衣装不鲜亮,但却干净,很少油污,想来做早点的时候,也是非常仔细的。
早餐摊子上那些早点的味道,其实也平常,但不算难吃。丽搭配着主食、蛋、肉、蔬菜,自认为还是可以满足“早上要吃好”的准则。丽一般是在早餐摊子上买了早点打包,然后到公司去吃。有几次,丽出门出得早,便在店里吃过再走。店里的桌椅很简陋,和二手市场上的便宜货很像,刨花板制成,桌面色泽暗蓝,显得店里有些昏暗。这种色调让丽感到有些不舒服,加上吃早餐的人都是那么神色匆匆,虽然相互不认识,但也你挤我、我挨你,“亲密”地坐在一起狼吞虎咽,让丽想悠闲一点享用也办不到,所以丽总是匆匆忙忙地将饭食咽进去,就开跑了。相比而言,对于丽这种新进小职员,早点到公司,反而更能轻松地享受早餐给胃带来的快乐。
丽很欣赏这家店老板的头脑,周围几家餐馆,只有这家人气最旺——附近上班的人,吃过这家的早餐,往往还上这里吃午饭和晚饭,时间长了就跟店里的人混得相当熟。其他只供应午餐和晚餐的,明显敌不过——即使在一顿饭的花销上相差无几,也是门前冷落鞍马稀。大多数人都有惯性:喜欢到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人呆在一起。早餐摊子显然具有比填饱肚子更多的意义。
店里的老板、伙计看样子互相都是亲戚,彼此呼唤的时候,叫得十分亲近。要从中间看出谁是老板,却实在非常困难:都在干活,而且,每餐负责收钱的人还是不同的!丽好几次在买早餐交钱的时候,听见打包早点的小伙子叫店里忙活的一个大妈:“二姨,收钱!”带着袖套的大妈就乐巅巅地跑过来,说着:“来了!来了!收多少?”
丽在轮休的时候,中午也图近便到这个早餐摊子的店里来吃过几次套餐。在店里吃午饭的感觉让丽想起了大学时代的食堂:一个不锈钢方托盘,几个凹下去的格子,戴着袖套、帽子的掌勺大妈把饭菜一一舀进格子里,然后报出一个数字,旁边的中年男子便按照数字收钱,如果有打包的,还要负责给套上个塑料口袋、放进一双一次性筷子。中午来这里吃饭的人,看样子都是熟客,进门都熟悉地打着招呼:“大妈,今天有啥好吃的?”大妈便抑扬顿挫地介绍起菜品来:“来看看,喜欢吃什么:溜肝尖、烧丸子、猪肉粉条……”吃的人也就笑嘻嘻地报出自己要的菜名,或者直接指着一盆盆的菜,说:“这个、这个,还有这个!”大妈盛好以后,还不忘叮嘱:“饭不够了再来添!”
丽第二次来吃午饭的时候,掌勺的是早餐摊子上做油条的小伙子。丽刚买完饭,店里进来一个很壮实的中年人。掌勺小伙子看见中年人便叫了起来:“哟,您来了!还记得我不?”中年人也吃了一惊:“你上这儿来了!?”跟着两人便简单攀谈了几句,原来小伙子曾在中年人的包工队工作过。中年人要了三分饭菜打包,正要付钱,小伙子极其大方地说:“别给钱了!您生意兴隆啊!”一番推让之后,这钱终归是没有收。
早餐摊子上的顾客,还算得上各色都有,除了吃饭咀嚼的声音,没有别的。中午吃饭的人,身份却单一得多,基本都是附近的工人、店员和极个别的工程队老板,一律耐脏的衣着,灰、深蓝、咖啡……熟识的、不熟识的,挤在一张桌子上,一边吃着,一边相互大声地聊天。这一来,衣着鲜亮还单身一人的丽便显得有些另类了。于是,丽最终还是决定不到这里吃午饭了。
丽依然每天早起,每天经过早餐摊子,每天在早餐摊子上买早点,然后赶去坐车。不同的是,丽再也没有到早餐摊子的店里吃饭——无论是早餐还是午餐。对丽来说,早餐摊子的意义等同于早餐外卖点,店里则是另外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