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散文

江湖:侠客远去,算计不止!

2018-11-25  本文已影响25人  小辞青青

先来两杯酒,

一杯敬侠客,一杯敬江湖!


千古文人侠客梦!

金庸逝世之后,

又掀起了大家对“江湖世界”的怀念。

都说“武侠”是成人的童话,

在这个童话里,策马长啸,快意恩仇。

但是,你了解江湖么?

侠客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

今天,咱就煮酒谈史,聊聊江湖!



,“江湖”出处 

江湖,

是春秋时道家发明的词,

指远离朝廷管辖的民间。

最早见于《庄子·大宗师》: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在武侠小说中, 

江湖是侠客、草莽英雄活动的地方;   

在现代剧中,

江湖又可以是黑社会的代称,  

例如《古惑仔之人在江湖》这样的电影。

但总的来说,在大家心中,

江湖,更多是像金庸、古龙

那样创造出来的侠客江湖。

侠客行踪不定,给“天涯”赋予了

更浪漫、更神秘、更幽远的色彩。

从此,天涯,改叫江湖!



二,“侠客”始于春秋,出自《史记》。

1,侠客之风,始于春秋时期。

当时诸国纷争,

有些名士(例如孟尝君)

就收养门客,以作己用。

有勇武者,

信奉“士为知已者死”的教条,

为这些名士以命尽忠。

例如《史记•刺客列传》中

记载的朱亥、侯赢,专诸、韩累,荆轲……

他们都是侠客的前身!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唐代诗人李白用寥寥两句诗,

就写出了侠士的高深莫测,

以及自己对侠士的倾慕之情。



2,侠客,最早出自《史记》。

司马迁经过长时间的民间探访,

了解游侠的生平,把他们写进史书。

这些侠客大多是市井平民,

他们重誓言、轻生死,有时无视法令,

有仇必报,凭借武力按个人意愿行事。

在《史记•游侠列传》开篇的序中,

看得出司马迁对侠客精神,是赞美与崇敬的。

原文:……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意思是:

游侠的行为,

虽不符合正式法纪的轨道,

但他们言出必行,处事果决。

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诚心去办。

他们不惜自己的性命,

去解救危难之中的人。

把人从生死线上拯救出来,

也不会自恃了不起,

反而不好意思夸耀自己的品行。

这些,是很值得赞扬的。

所以,江湖可以代表某种精神:

正义,勇气,豪情,肝胆相照,四海之内皆兄弟……

正如金庸曾说:

侠,不是什么武功技能,

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会一直流传下去。

(当然,金庸先生心中的大侠是“为国为民”。)



三,在《水浒传》中,你可能活不过三集。

江湖并不是美好的地方,

它不过是人们对自由的向往,仅此而已。

江湖不是体制内,

不受朝廷管束,

行走江湖的不只是侠客,而是鱼龙混杂,

亡命之徒制造很多命案,连官府都无可奈何。

试想,

如果让你去到“水浒”世界,你能活到第几集?

你是能拳打镇关西,

还是能几碗劲酒下肚还能杀虎呢?

如果你没有这些本事,

那就很可能变成孙二娘刀下的“人肉馒头”。

《水浒传》的孙二娘出场,

坐在窗槛边,露出绿纱衫,

插着一头钗环,鬓边还别着野花。

这画面,多美好!


但是,武松第一眼便知道,

这婆娘“眉横杀气,眼露凶光”,不是善茬。

孙二娘开黑店、卖人肉包子,是祖传的。

经过她店的绿林好汉,中了她的蒙汗药,

然后被大卸八块,做成包子,再卖给过路人。

如此残忍,害了多少人性命?

嫉恶如仇的武松,

能砍死潘金莲,就没杀毒辣的孙二娘!!

即使这样,她也是梁山好汉之一。

  

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

哪一个不是这种杀人越货的角色?

他们是被迫上梁山,

但他们当中有一部分,本身就是坏人。

这样的江湖,你敢呆?



四,江湖,也代表不入流。

我们常骂“江湖骗子”、“江湖骗术”,

意思是:

不入流,不可信,没真本事,

下三滥的人,用下三滥手段。

说白了,不是体制内的人,

也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

流动性太大,给人不可信任的感觉。

因为可能不会有下次见面的机会,

你也不了解对方到底是什么来头,

所以人性中丑陋的东西就肆无忌惮,

做起事来也就没有底线、没有道德可言。

江湖不单只有侠客,还有小人,这是要谨记的。




五,江湖,就是权谋,是算计。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这里的江湖,

已不再是狭隘的特指,

而是每个人身处的地方。

没有侠客,只有人心、权谋。

它可以引申到每一个套路,

具体到你见到上司的每一个眼神、

对下属说话时要注意的每一个动作。

算计,就是江湖!


1,

为什么近年来宫斗剧这么火?

《甄嬛传》《如懿传》,

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撕杀,

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精彩的智谋世界。

其实,

在职场拼杀过的人都明白:

她们不过是穿着古人的衣服,

用现代人的思维,

给我们讲了一道关乎生存的课题。

尤其是女性,

当琼瑶式“爱情至上”的观念不再,

她们想和男人一样,有拥抱世界的权利。

但她们融入职场江湖,

要面临的比男人更多:

生孩子、潜规则、性骚扰……

那帮宫廷女人,感动她们,也激励她们!


2,

2010年的《新三国》

弱化了原著的“高义”,通篇套路。

同样,

不过又是一群穿古装、

思维却超现代的男人,

为观众呈现一场权谋的角逐。

剧中设计的台词打动人心,

都是权谋算计者的经验之谈:


曹操在教育儿子时说:

不要愤怒,愤怒会降低你的智慧,

也不要恨自己的敌人,

因为仇恨会使你降低判断力,

与其恨自己的敌人,不如拿他来为我所用。

司马懿对曹丕说:

雕章琢句算什么,

懂得审时度势,相机行事,乃更高境界。

为什么很多人

把《新三国》看了一遍又一遍,

甚至把剧中的一些台词奉为经典、座右铭?

除了不甘,除了剧情好看,

大概是因为:社会经历告诉他们,

只要擅于谋略,人生的前景是可以辽阔光明的。

侠客江湖远去,

但人心江湖将永不停息。


 

有人说,金庸所有金句加起来,

都不如古龙这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他说的是一种无奈,

一种人人都面临的无奈。


你以为江湖代表自由,那是假的!

江湖恰恰是一种束缚,是没有自由的!

其实,

我们向往的不是江湖,

而是所向披靡的侠客,

正义,勇敢,

或天下无敌,或自由自在……


图片来源网络

历史比小说精彩,比影视剧还有趣!

关注公众号:白色罂粟

正史、八卦,总有一款适合你。

本文为公众号原创,如需转载,请通知本人,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