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喜欢的事,不需要坚持
刚翻了一下11月份写的文章,从1号到30号,除了回老家那几天,几乎没有一天落下,加上文案,合计已经超过20万字。20万字是什么样的概念呢?相当于一本书的字数。如果一个月集中起来只写一本书,这本书已经完成了。
每天都需要特意花很多时间在写作上面吗?答案是:不需要。
只要稍微调整一下休息时间,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直到8点半,坐在办公桌前练习写作,一个月下来,便能写出这么多。因为只是练习,并没有特别地要求自己写出非常高质量的文章,感觉很轻松。有时候,上班的时间到了,还不愿意停下来。也不需要每天都持续写两个小时,除去做早餐和洗漱,中间如果累了,或是思绪中断,也会停下来,休息几分钟。中午和晚上回到家里,只要精神状态良好,也会练一练。每天花在写作上的时间约2个小时。
算下来,平均每天写的字数不到7千字。但因为每天都持续地做,整个月完成的量却创下了个人的记录,以前从来没有试过一个月能写这么多。在第一次看到别人能平均每个月出一本书的时候,是不相信的,感觉太遥远,自己不可能做到。但回过头来想一想,如果每个月都能完成20万字,真要写成书的话,其实已经做到了。而这个过程,对正常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把早上的时间用于写作。晚上十点钟左右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午餐时间,看一看日本动画片。(其实这个习惯很不好,不利于消化,不要轻易模仿哈。)每天上下班的时间,听听日语单词和文章,学习日语。推掉大部分效率不高的社交活动,只选择重要且有意义的,一个月的次数控制在一到两次。
写作,对于每个人来说,意义可能不一样。于我,它是一种思考方式,一种学习过程和一种快乐的分享。加上多梦的体质,故事情节更是取之不尽,每天都有新的思路和新的话题,可以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
写作,它可能只是源自骨子里喜欢的一种表达方式,自己也乐在其中。只是从来不愿被条条框框所束缚,便也没有任何章节可言。
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在写作上设定具体的目标,也没有任何衡量的标准或对比的参照对象,便由着自己。随着慢慢转向写作的方向,找到相应的参照物和对比的人,才开始给自己设定目标,布置相应的任务。每次超越的时候,都有相应的满足感,特别喜欢这种不断追求和超越的感觉。
换成去年的这个时候,自己还在为即将完成10万字的目标而欣喜万分。现在单月已经能完成超20万字的数量,这种转变不得不说,还是很心满意足的。回头想一想,有时候只是欠缺了一定的对比。在兴趣爱好的驱使下,曾经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在超越后便瞬间变得触手可及。
也有懊恼的时候,偶尔晚睡,早上起得晚,或是早上分了神,做其它的事情,不能按预定的计划完成一定的篇章,便会有点小愧疚。中午或晚上,也会补回来。周末有时回老家,离开深圳的时间,自然也会停下来。有时周六在家没什么事,又会断断续续地写多一些。
最开心的是那个一不小心便用四个来小时写完的1万3千多字的周六下午。它让我突然间对单日完成上万字的目标有了更多的信心。因为是第一次超越,而且是在不勉强自己的情况下超越的,有点洋洋得意的自我满足感。
练得入神的时候,也会忘了上班的时间。虽然只出现过一次,但这也能被称之为忘我的状态吧!哈哈!真正投入地做一件事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场面。
写作的过程有没有压力呢?
几乎感觉不到,反倒每次练习的时候都很开心。经常有新的顿悟,平时想不明白的事情可能在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中,一下子便想明白了。有时候觉得日常中做得不好的地方,通过这种回想和分析,也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并纠正。
学习的时候,通过这种写作的方式做一做总结。在总结的时候,也能加快学习的进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天通过写作,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打心底便喜欢,所以很主动地持续写下去。它只是一种享受的过程,所以不存在任何的压力。
持续的写作,好处自然不在话下,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久坐不锻炼的原因,持续了一个月后,身体便开始出现疲倦。每天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眼睛容易出现疲劳。加上每天正常工作的时间,眼睛一直盯着屏幕看,一个月下来,因为眼睛的不适,不得不停下来休息。有一整个星期的时间,除了上班看电脑,其它的时间都不敢再看屏幕。
12月初,因为感觉到身体的疲倦,一方面延长了休息的时间,另一方面,不得不每天安排时间锻炼身体。就像朋友的劝告一样:重要的不是写作,而是锻炼;写作可以停,但锻炼不能停。如果身体没有好,完成再多也是枉然。
所以,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也要适量,身体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哦。如果能把身体的锻炼也变成喜欢的事情,那就再好不过了。劳逸结合,又能做喜欢的事情,身体棒棒的,又能源源不断地创造价值。
2020.12.12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