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心理学——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
第一单元:态度的概念
一、什么是态度:是个体对象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一)态度的特点: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
(二)态度的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
一般来说,态度的三种成分是协调一致的,它们在不协调的时候,情感成分往往会占主导地位,来决定态度的基本倾向与行为倾向
(三)态度与行为:
态度含有行为倾向性。社会心理学家研究态度的初衷,在很大程度上认为态度决定行为,通过态度可以预测人们的行为,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日常行为常常与态度不一致,但是这种不一致大大多数情况并没有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比如认为抽烟有害健康但是还是会选择吞云吐雾。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比较复杂,态度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但个体具体采取什么样的行为还受情境、认知因素甚至过去的经验与行为的影响。
(四)态度与价值观
价值观是个体核心的信念体系,是个体评价事物与决策标准,是关于什么是“值得”的看法,价值观对态度有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个体对对象赋予价值来体现的。个体的态度取决于于对象的价值,价值的大小决定态度的强弱。
个体的各种价值彼此联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同样,人的各种态度也会构成一个具有整体性的态度体系。越是接近价值体系中心价值,越是接近态度体系中心价值,对个人的意义越大,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也越大。
二、态度的功能
社会心理学家卡茨提出,态度有四个方面的功能:工具性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象功能、认知功能
三、态度的维度:方向、强度、深度、向中度、外显度
四、态度形成:美国学者凯尔曼认为态度形成包括: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第二单元:态度转变
一、态度转变的模型
美国学者霍夫兰德等人曾经出过一个态度的转变模型,提出发生在接受者身上的态度转变,要涉及四个方面的要素;
第一是传递着,传递者是沟通信息的提供者,也是试图以一定的方式引导人们发生态度转变的劝导者;
第二是沟通信息,态度转变是接受者意识到自己的态度与外在信息存在差异后发生的,沟通信息是态度转变的最直接原因;
第三是接收者,也是态度转变的主体,一切说服的努力,只有为态度主体所接受,才能发挥作用;
第四是情境,沟通和说服是在一定的背景中进行的,个体所处的情境和情绪状态的差异,都会影响态度转变的效果。
二、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有
(一)传递者方面的影响因素:
1.传递者的威信:威信越高,与接手者的相似性越大,说服的效果就越好。
2.传递者的立场:如果传递者站在自我服务的立场,那么他所提供的影响力就会越小,人们会怀疑其动机,如果立场是中立的,特别是自我牺牲,那么产生的影响就会越大。
3.说服的意图:如果接受者认为传递者可疑的影响他们,则不易转变态度,但如果他们认为传递者没有操纵他们的意图,心理上就没有阻抗,就比较容易接受,易于转变态度。
4.说服者的吸引力:接受者对高吸引力的传递者有较高的认同感,容易接受他们的说服,着也是许多企业用明星代言的重要原因。
(二)沟通信息方面的影响因素
1.信息差异,2.畏惧,3.信息倾向性,4.信息的提供方式
(三)接受者方面的影响因素
1.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性,2.人格因素,3.个体的心理倾向
(四)情境方面的影响因素
1.预先警告,2.分心,3.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