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知乎动机老师

2017-04-27  本文已影响0人  Jane何简单

昨晚,采铜老师拉上知乎心理学领域的动机老师做了一场“三问动机”茶话会,动机老师在聊天过程中提及了两个我本身就很感兴趣,这次也颇有收获的话题,在这里分享下。

第一个话题关于说话,他提到语言的沟通包含两个层面:语言以及背后隐藏的关系,它们的表达内容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比如,一位孩子的奶奶对负责教育孩子的妈妈说:“这孩子怎么最近性格这么野,一不满足她就发脾气向外跑,这样不行。”这句话咋听之下是在批评孩子,但也可能隐藏了另一层意思:暗示孩子的妈妈教育的不如自己好。

这种语言和关系的混合,往往导致沟通变得不顺畅甚至复杂。比如在恋爱关系中,我们的一句话隐含了“我对你错、抱怨、不满”等负面情绪。这里存在两种可能:1、对方没有领会到背后的关系层面,只是就语言本身做回复。网上有很多男生如何get不到女生想法的幽默梗,其实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时候女生会觉得失落,觉得对方不够理解她,不够体贴。2、对方一旦捕捉到,他的回应很可能针对背后的关系,但很大一个概率上,对方会用对抗的情绪去回应本身的负面情绪。结果是脱离了沟通的目的,两个人都不开心。

就我接触的女性群体以及包括我自己来说,我的确感觉沟通是一门艺术。让语言和背后的关系帮助我们表达想法,又不带评判性和攻击性,需要良好的情绪把控力和适度的理性。这个话题,以后有机会还可以专门写一篇文章来扩展。

第二个话题关于改变,动机老师最近在知乎Live上开了一门关于改变的课程,大家也因此提问了不少关于改变的问题。其中让我思考的是动机老师跟我们讨论的“改变”的定义。

他谈到真正的改变不止于我们做出想要改变的想法,然后在大脑中一幕幕的播放着改变后的美好幻灯片。而是我们切实的在应对方式(Coping Style)和我们人生的故事范本上产生了改变,这两者属于第二层面和第三层面。

故事范本这个概念的讨论也特别有趣,动机老师指出,人们的记忆本身就青睐故事体。在很多人看来,一个有价值的人生,往往就是一个有好故事可以说的人生。而且,人们往往在事后会忘记当下和过程中的辗转起伏,只是记住了故事的开头和精彩的结尾。

其实类似又略有差异的观点,《思考,快与慢》中也有提及,作者提出了峰终定律:指我们对一件事物的记忆仅限于高峰和结尾,事件过程对记忆几乎没有影响,即过程忽视

动机老师认为,“创作”这个词之所以受到人类的青睐,就是因为故事的升华。一个对现实不满又苦闷的作家,如果总是停留在抱怨层面,就陷入了自身的防御机制中。如果他升华到创造层面,写出了优秀的作品,让自己的痛苦和人类的痛苦产生共鸣,他人生的故事范本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这两个话题的讨论让我感觉受益良多,感谢两位老师组织了这么好的活动,结尾处送上两位老师的情侣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