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知深意,育人更育己

2022-08-14  本文已影响0人  承轩佳钰

          近些天一直在读严华银老师的《教育原乡》,刚翻看前几篇,感觉内容颇难,总不能解其意,只得静下心来,细细感知、体悟,从审问生活到慎思理念、人事、教育、教师发展等各个方面给以高度的分析与独到的理解,让我对教育,对自我也有了一些浅薄的认知。

      当读到《成就“逆商”的关键在于知道自己要什么》这一节时,看到“逆商”这一词,起初只是觉得高大上,但看到作者借美国职业培训大师保罗.斯托茨提出的这一概念,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类似我们习惯说的耐挫力时,心中思绪翻涌。

        读完这篇文章,我想到自己曾经历过的一件事。不久前,我报名参加了一次县名师培养对象的选拔,经过初审之后进入面试环节,主要以说课形式进行,我在紧张忙碌的准备之后就开始了自己的说课、答辩。后来结果出来只有我一个人被残酷刷掉,了解原因之后,我一度对自己怀疑许久,怀疑自己十年的教学经历只是时间上的累积,怀疑自己平时认为的努力只是徒然,更怀疑自己是否适合从事语文教学,当静下心来仔细思量,此次究竟是否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平时作为老师,总是在教育学生要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自己究竟要什么,而此刻自己却在斤斤计较这一次的失败,我开始审视自我,搞清楚失败的原因,弄明白今后努力的方向。的确,一个人的不行,不在于遭受了多少困苦挫折,而在于虽然终日忙碌,却不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最喜欢做什么。我选择上师范院校,能够只靠自己进入教育行业,并在此坚持数十年,相信自己是喜欢这份职业,并且有能力愿意努力进取的,可能自己只是成长比较慢,需要更多的磨砺与指引,才会在这条路上走出自己的脚步,感受到自我的价值。认识到这一点,我收起心里的负面情绪,拿起书本,走进文字,在名家前人的字里行间补充精神食粮,找寻自我成长的动力。

      教育是什么?确如作者所说,从某种程度上,从促进人性成长、人生幸福的角度来说,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引领、教导每一个教育对象对自我进行深刻认知和准确发现:“我”的个性、兴趣、爱好和追求,一生至为钟爱的事业。有此,就可能有了对于命运不公的奋力抗争,就有了对于环境险恶的勇敢挑战,有了对于心理怠惰的不懈克服。

      不管作为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我们都是在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发现自我,追求个性成长起来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