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与朱莉娅》:美食拯救人生
文/小楼话心
(首发于时光网,想把从前的文都归整到简书来)
看完《朱莉与朱莉娅》、饱览令人垂涎欲滴的法国美食之后,我心里不禁感叹:又一个用美食拯救人生的鲜活例子!
对食物与人生成就的关系产生兴趣,是从读到一则李安的轶事开始的。
相传国际知名大导演李安在刚毕业那会儿一直找不到工作,于是便在家当起了家庭煮夫,为女强人老婆洗衣做饭,而且一干就是6年。
要换作如今任何一个普通应届生,恐怕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了,但李安仍然安之若素(后来知道他也是很焦虑的,但这并不耽误他全神贯注的烹饪)。
他拿出爱岗敬业的优良作风,将繁琐的家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尤其对厨艺潜心钻研,烹饪水平大有精进,甚至当岳父尝到他做菜的手艺之后,打算出资让他开个小餐馆。
幸好李安虽然安于平凡,却并没有放弃梦想,他在悉心料理家务的同时也在细心雕琢着自己的剧本,这便是日后的“父亲三部曲”。
不知为什么,虽然读到这个故事是在李安蜚声国际之后,但我对他厨艺了得这件事一点也不感到惊奇,甚至觉得正是他出色的烹饪水平才促成了那一部部佳作的诞生。
《朱莉和朱莉娅》中的女主角通过烹饪成了作家,李安通过烹饪成了导演,貌似有点牵强附会?
好吧,如果这两个事例纯属巧合,那就看看咱们历史上几个因为做菜而当上大官的牛人:
史上最早的养生家彭祖,就是发明了一道“雉羹”,也就是野鸡汤,治愈了尧的胃病,就被封为诸侯。
商代的开国国相伊尹也是因为善於烹饪雁羹和鱼酱,才摆脱奴隶身份,以至后来飞黄腾达。
古代“厨神”易牙原是开饭馆的庖人,也是因为善调味而巴结上了齐桓公。
现代的例子就更多,美食家、营养师都可以算作靠饮食出头,而各界成功人士也莫不是对美食极为精通。
这么多的“巧合”放在一起,总该值得我们想想其中的玄妙了吧。
其实也不难理解,烹饪虽是一件每天必不可少的寻常事,但想要做好也不容易,光中国菜就有炸、熘、爆、炒、烧等24种技法,还要讲究酥、脆、嫩、软等多种质地,咸、甜、鲜、香等多种味感,更别提成千上万的食材和佐料,简直用“繁琐”两字都不足以形容。
而人生不也一样吗?家庭、事业、感情难以兼顾,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社会形势风云变幻……千头万绪令人无所适从。
所以,高超的烹饪技术和成功的人生经营都有一个相通之处,那就是能够在一团乱麻中保持头脑清醒,分清主次,统筹全局,将一切都维持在最佳的平衡状态。
实际上,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现在许多有成就的人并不是拥有某种令人望尘莫及的天才,而仅仅是懂得协调生活中各种冗繁的关系,让现有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正如好的厨师并不是依赖某个上佳食材,而是能够通过刀工、火候、佐料搭配等各项技能化腐朽为神奇。
然而,要说烹饪美食与经营人生最大的关联之处,那便是对生活的热爱。
有人说,如果你厌倦了食物,那你也就厌倦了生命。
这话并不夸张,饮食是人类最本能的需求,这种需求早已从生理渗透到了心理层面,如今各色各样的美食不仅能填饱肚子,更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激发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而只要一个人能够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他就会积极的去面对人生中的一切困难,挖掘出人生中所有的美好与感动。
生活总是会回报那些对它投注热情的人,即使那些人得不到世俗意义上的成就,他们也将享有充满幸福快乐的一辈子。正如汪国真的诗句所说:只要热爱生活,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准备好了才下锅。”现在回想《饮食男女》中的这句经典台词,才明白其中凝结了多少李安的思考与感悟。
毫无疑问,李安是个烹调生活的好手,更是一个热爱人生的赤子。他把人生也当作一道佳肴,在没有得到合适主料的时候,他懂得先将配菜和佐料精挑细选、精益求精,如此才终没有糟蹋人生这盘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