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知识图谱

行为金融学 | 狭隘框架

2019-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空灵一月

人在做决策时没有全局观,就称为狭隘框架。

传统金融学理论认为,理性人的视野是全局的,但现实中人的视野却是有局限的,做决策时会受到狭隘框架的影响。在金融市场上,狭隘框架到底会如何影响你正确地做决策呢?

为了更好地观察金融市场,我们先试着在脑子里画一幅图。一个立体的金融市场,存在两个维度:

  • 一个是横截面维度,指的是在一个时点上,观察市场上的很多投资品种。
  • 另一个是时间序列维度,指的是固定一个投资对象,看它在不同时间点上的表现。

我们就按照这样的维度来看狭隘框架的影响。

横截面上的理性投资:投资组合理论

你一定听说过“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个说法?在投资中,就是“别把所有钱都投资于同一个对象”,应该分散投资,这就是理性投资决策最重要的理论——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 Theory)。

投资应该怎样组合效果最好呢?为了分散风险,将波动方向相反的两只股票组合在一起,比将同一个波动方向上第一好的股票与第二好的股票组合在一起风险要小。两只股票的组合不如三只股票组合分散风险的效果好,三只股票的组合就不如四只股票组合分散风险的效果好……依次类推。所以,当组合中股票数目相当多时,单只个股的波动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已经被其他波动相反的股票完全抵消掉了

决定整个组合的风险不再是单个股票自己的波动,而是股票与其他股票之间的相关性。

理性人不会关心单个资产的上下波动,理性投资者只关心资产之间的协同变化有没有发生变化,而不是去查看单个资产的涨跌。

横截面上的狭隘框架:看单个投资的涨跌

但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存在狭隘框架,人在投资时没有全局观。大多数人都明白要投资组合,分散风险,但是从来不关注这个组合的涨跌,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每一只鸡蛋上,逐一查看单个自选股是跌了还是涨了。这操作,其实是错的!投资者总是错误地将个股的涨跌当作风险。

而股票涨涨跌跌时,投资者又会关注涨跌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像是成本价、近期高点、低点等等,这又会影响决策。跌了会风险喜好,长时间持有;涨了又会风险厌恶,过早出售。

逐一查看自选股的错误,就在于投资时缺乏全局观,被单个资产的狭隘框架局限了,没有将资产当成组合来看,误将单个资产的涨跌当作风险。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应该站在全局,考察整个组合资产之间协同波动的方向及幅度,根据这个来操作,而不是根据个股的涨跌来操作。

我们再从另一个维度,时间序列来看投资。

时间序列上的理性投资:不清点资产

资产一直不断地涨涨跌跌,应该多长时间清点一次资产,以确定盈亏呢?理性的答案是:不要清点!

理性人的投资只往前看,往未来的方向看,不会受过去影响,不会有参考点依赖。

时间序列上的狭隘框架:频繁清点资产

频繁清点资产就是时间序列上的狭隘框架。

投资者清点资产的主要问题在于,他们清点的目的是想了解盈亏,而了解盈亏则是往回看,这样投资决策容易受到参考点的影响而发生错误。

个人投资者常常会每日清点一下自己的资产。每日清点资产,实际上每天都在用参考点来校准。这大大增加了参考点效应对于投资决策的影响。

机构投资者虽然操作没有个人投资者频繁,但他们也要清点资产的。对于公司和基金来说,因为有披露季报的要求,所以,资产至少一个季度清点一次。而清点资产由于受到参考点的影响,也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操作。

实际上,清点资产的主要问题在于,会不自觉地计算盈利和亏损,导致投资决策“往回看”。

如何避免“往回看”?

举个例子,告诉你“往回看”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假定你30元买了一只股票,决定等它涨到60元的时候就卖出。现在股票价格已经55元了,请问你应该如何操作?满仓吗?空仓吗?半仓还是其他仓位?是不是觉得很难决策?

为何你觉得难呢?是因为你在“往回看”,你始终无法忘记30元这个参考点。现在请你忘记这个参考点,“往前看”,决策将变得容易。你试着这样做:你现在看到一只股票,价格是55元,目标价位是60元。对于这样一只股票,你愿意配置多少仓位呢?你可能会说,那最多配一成仓位吧。那么,就请你出掉9成仓位!

所以,清点资产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要摆脱参考点的影响,摆脱参考点的影响后,投资应该“向前看”。

参考资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