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乐
读书之乐
喜欢读书的人在读书中总结和体验出来许多读书的苦,而他们也总是以这样的苦为荣。但对于不喜欢读书的人是体验不到的,不爱读书的人也有很好的理由可说“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等到秋天冬又至,收拾书包过新年。”这样的人是感觉不到读书的苦衷与快乐的。
现在来说说读书的乐。
读书是很费心费力、吃苦受穷的,那为什么还要读书呢?读书有什么好处吗?
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要读书。过去,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胡适先生讲过这个题目,他说“为什么读书”这样的问题,连小孩子都知道,是很不好讲的。但他还是总结了三点:
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并以此为基础,可以继续发扬光大,更在这基础之上,建立更高深更伟大的知识。
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就是为求过去的知识而读书,知识可以从书本中得来,不读书,学问不能进去,读书无非扩充知识而已。所以要读书越多才可以读越多的书。有点绕口,其实就是不上小学识字,就上不了中学作文,更上不了大学写论文。所以上小学是为了上大学。
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供给思想材料。因为知识是思想材料的来源,科学家要解决问题,侦探要侦破案件,知识不够,学习不足,经验不丰富,遇到困难就要糊涂起来,读书就是记录过去的知识、学问和经验,用时可以给出主意,解决问题,这就是读书的用处。也不知大家是否听明白了,简言之就是,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为了做学问,学问是开启智慧的钥匙。说的再通俗一点,人是动物又别于动物,人要生存更要生活,生活仅有技能是不够的,还要有修养、有思想,还要有哭有乐、有滋有味,读书跨越时空的经典,可获生存的智慧和战略,把握生活的方向;学日新月异的现代知识,可得谋生的本领和战术,奠定生活的基础;看行云流水的奇诗妙文,能享人生的闲情和逸趣,保证生活质量。
还有一位老先生说:书本是人类精神上的营养剂,缺少了它,生活必有缺陷。古诗中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的思想需要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活水有一大部分是来自读书,天天读点有益的书,对精神有滋补作用,而我们的言谈举止就不至于“无味”和“可憎”了。从另一方面来说,对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休息;对用脑力处理事务的人来说,读书会是一种解脱;当我们烦闷的时候,读书固然可以解闷;当我们愁苦的时候,读书也可以忘忧。说到最后,人生到了一个境界,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不是为人,而是为己,是为了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著名作家柯灵把书比作我的恩师,我的良友,是我青春期的恋人,中年的知己,暮年的伴侣。“有了它,我就不再愁寂寞,不再怕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它使我成为精神世界的富翁。我真的是‘不可一日无此君’。当我忙完了,累极了,当我愤怒时,苦恼时,我就想亲近它,因为这是一种绝妙的安抚。”
冰心先生也说过:“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所以书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希望。
读书乐属于爱读书的人,虽苦犹读,才是真爱读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