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历史专题精选

【秦汉】《我所知道的汉朝》第十五章 韩信拜将

2019-11-17  本文已影响0人  慕容秋白

陈馀现在很郁闷,准确的来说是很愤怒!

  陈馀张耳一起起事辅佐赵王歇,可是最后的结果唯独自己未被封王。最后还是他手下给项羽说情,项羽才勉强把南皮附近三县给他。

  因为他没跟随项羽入关。

  不是陈馀不愿意去,是根本没资格去。

  自从巨鹿之战后,陈馀就一直在南皮领着百余人打猎捕鱼,不问政事。他失业了!

  他的失业归结于他和张耳的反目!

  巨鹿之战后,张耳和陈馀再次相见,他还是责备陈馀见死不救,更让人增加误解的是,当时陈馀增援给张黡、陈泽

  的五千士兵因全军覆灭而无法考证,甚至张耳还以为陈馀把他俩给杀了!

  陈馀无法解释,最后赌气说了一句“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哉”!

  “没想到你怨恨我这么深?难道您以为我舍不得放弃这将军的职位吗?

  说完就解下印信,推给张耳,自己出去去厕所了!

  本来张耳也知道陈馀这是在赌气,所以也不敢收!谁知这时候一个宾客的话让他改变了主意。

   “臣闻‘天与不取,反受其咎’。今陈将军与君印,君不受,反天不祥。急取之!

  天让取,不取则不详!好一个理由!

  自此,刎颈之交的两人分道扬镳,张耳取了印信,收了兵权,而陈馀独自带领几百人南皮打猎捕鱼。

  纵观此事件,我无法判断谁对谁错,误解就像他俩之间的一道鸿沟,怎么也跨越不过去。

  我只是感到惋惜!

  就在陈馀心怀怨愤无奈的在捕鱼的时候,他听到了齐地田荣反叛的消息!他感觉机会就要来了!

  田荣这个人要说也挺可怜的,因为他对项梁见死不救,项羽不喜欢他,刘邦和他没交集,本来想着在自己二亩三分地的齐地做番事业,可惜齐地老百姓也不喜欢他!

  不喜欢就不喜欢吧,项羽还把齐地一分为三,把他扶持的田詹的儿子田市直接分到胶东去了。更让他生气的是田市还因为害怕项羽而偷偷去上任!真不像我们田家的子孙,田荣追上田市,杀田市于即墨。

  田市都死了,田都和田安还会远吗?

  田安被杀死,田都逃亡项羽。

  田荣收复齐地,自立为齐王!

  田荣反叛的同时,陈馀派使者去往齐地,请求借兵!在赵地呼应反楚!

  陈馀借到兵,第一时间就杀向他曾经刎颈之交的交的兄弟张耳。

  仇恨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生根发芽!

  张耳终究还是没有抵挡住陈馀,逃跑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但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他没有投奔项羽!他投奔的是刘邦!

  看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张耳的眼光,准确的说应该佩服他的谋士甘公。

  因为这主意是甘公出的!

  这个甘公,我在《史记》—(天官书)中看到过他的短短几点的记载。我才知道他为什么有这么好的眼光了,因为他是看天数的,通俗讲就是算卦的,通天文,而且还和魏国的石申共同写过一本书《甘石星经》。

  在张耳想归顺楚的紧急关头,甘公却劝他去投奔刘邦。

  “汉王之入关,五星聚东井。东井者,秦分也。先至必霸。楚虽彊,後必属汉。”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汉王入关,五星会聚于井宿天区。井宿天区是秦国的分星。先到的,一定功成霸业。即使现在楚国强大,今后一定归属于汉!”

  不亏是观星专家!

  以后事实证明张耳的选择是正确的。

  有时候选择真的比努力还重要!

  陈馀替代张耳重新掌管赵地,他没有做赵王,而是把现在的代王歇迎来复立为赵王。从这点看,陈馀这个人还是很重情义的。赵王也很感动,把代地封给张耳,但张耳以国初定不稳为由,留下辅佐赵王歇,而让夏说守候代地!

  齐赵两地转眼又换新主,令项羽头疼万分!

  不过让他稍微有些心安的是最危险的人刘邦很平静!

  他也相信这种平静会一直延续下去!

  因为他听说刘邦把进入关中的栈道都烧毁了,刘邦志向也不过就想安安静静做个汉王!

  项羽太自负了,自负让他蒙蔽了眼睛。

  其实刘邦现在安静不下来,没做成汉中王也就罢了,还把自己分到巴蜀这个破地方,多亏送礼给项伯,项羽才同意给他多加了一个地方—汉中。

  他要夺回他本该拥有的东西!

  但张良的一句话让他冷静了下来!

  “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是啊,现在还不是和项羽抗衡的时候,现在最关键的是养精蓄锐,麻痹项羽!

  刘邦和项羽最大的区别就是刘邦愿意等待!

  起兵前五十年的等待都没有磨去他的斗志。他不在乎再多等一点时间!

  他等待了四个月!

  在这四个月里他经历了张良的离开,也经历了士兵逃亡。他经历了将士对他的失望,也经历了独自面对的孤独!

  张良的离开是他的一个重大损失,他失去了一个解决难题,出谋划策的人!

  刘邦知道张良的重要性,但没有挽留!

  他要追随韩王成去重建韩国,这是张良一直坚持的理想,刘邦尊重他的选择!

  但两人终究会重逢,在不远的将来!

  有故人离去,却也有新人来,收获永远比失去的多,所以人在无助的时候,不要气馁,看看刘邦所经历的,我们就要相信风雨过后就会有彩虹!

  这次他收获的是一个旷世奇才!

  大将韩信!

韩信:生平不详,淮阴人。韩信的青年时代可以用惨字来形容!

  无数事实证明,穷并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无依无靠!

  韩信不但穷,也无依无靠!

  他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姐妹,没有朋友。

  他没有家产,没有力气,没有工作。

  纯粹的无产阶级!

  他的生活来源都是来自于无赖式的寄食!

  史书中记载了他两次寄食的经历。

  一次是寄食在亭长家。一连好急个月,最后亭长妻子忍无可忍,早晨把饭做好,和亭长在被窝里把饭快快的吃了(你看把人家逼成什么样子了),韩信去了一看也没饭了,只好走人!

  第二次是寄食在一个老婆婆家,老婆婆是看他可怜,让他去家里吃饭,这一吃又是几十天,他还大言不惭的对婆婆说,以后我富贵了我必会重报!老婆婆一脸不屑的对他说,你一个大男人,连自己都养不活自己,还能渴求你以后能重报我?

  一句话打回了原型。

  挨饿还不要紧,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心灵上的屈辱,我不知道韩信怎么渡过的这段时光?当一个人生计都成问题时,往往会放弃自己坚持的梦想,会浇灭燃烧心中的火焰,多年以后,再想起,只能苦笑一下,摇摇头,无语的走开!我们普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韩信不是普通人!

  普通人是不会忍受胯下之辱的!

  有个淮阴的青年因看不惯他穷困潦倒还整天配着刀剑闲逛,就挑衅的对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要怕死,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看了看他,然后趴下从那个青年裤裆下钻了过去!

  这又是何等的屈辱?

  但他们在嘲笑韩信的时候,恐怕不明白一个道理,其实有时候屈辱的活着比死去更勇敢!

  这个时候他不能死,因为他还有理想没有完成!

  这个时候他不能死,他还没有在这世上证明自己!

  只有在战场才能证明!

  随着项梁的起兵反秦,韩信义无反顾的加入了项梁战队,他渴望在战场上证明自己!

  可惜现实又一次打击了他!

  项梁没有重视他,项梁死后项羽依然没有重视他,他也不止一次的给项羽提建议,出谋划策,但我们可以想象到,项羽连范增的话都听不进去,又怎么会采纳一个无名小卒的建议?

  虽然最后项羽给了他一个郎中的职务,但和他心中的理想相差太远,他又一次义无反顾的离去,这次他投奔的是刘邦!

  命运好像总爱和韩信开玩笑,他满怀期待的来到汉中,还没施展抱负,却被判了死刑。史书中没有记载他犯的什么罪,咱也不能胡乱猜测!

  这叫什么事啊?如果有人和韩信比惨,韩信肯定会拍着胸脯说谁能比我惨?

  这时候一个人的及时出现改变了韩信的命运,也改变了历史!

  就在行刑的时候,他看到了刘邦的司机(太仆),他大声喊道: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大王难道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还要斩杀壮士?)

  就是这句话救了他,刘邦的司机看他器宇不凡,当场释放了他,看来领导的司机能量还是很大的!

  而这个司机就是刘邦最信任的人—夏侯婴!

  夏侯婴这个人和刘邦的关系绝对配的上信任两个字,这不光因为他俩是老乡的关系。甚至他还因为袒护刘邦坐过牢!

  刘邦开玩笑误伤了夏侯婴,夏侯婴出庭作证让刘邦免除了惩罚,后来翻了案,夏侯婴为此还坐了一年牢,挨了几百板子。

  刘邦起事以后,夏侯婴一直为他驾车,而且一直做到汉文帝,连刘邦的后代都让他服务了,做司机做到这种高度,除了车技精湛外,最大的原因就是信任!

  夏侯婴释放了韩信,并且通过交谈,惊叹不已,然后把他推荐给了刘邦!

  刘邦其实没把韩信当回事,仅仅是因为夏侯婴的面子,封他了一个治粟都尉的官职(掌管军粮)

  韩信十分失望!直到他遇到了萧何!

  萧何这个人绝对具备了丞相一切应该拥有的素质,从跟随刘邦,就一直在背后默默的付出支持,进入咸阳,别的将领都争抢宝物,唯独萧何赶紧搜集丞相御史律令图书,得以知道疆域人口法律等等,为建设大后方提供了重要数据!急领导所急,想领导所想!萧何,不亏于第一功臣!

  韩信遇到刘邦身边这么重要的大臣,自然好好的自我推荐了一番,萧何很欣赏,又把他推荐给刘邦。

  但推荐的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

  刘邦感觉这家伙太贪得无厌,太会钻营,为了当官,连丞相都让他说服了。刘邦把他晾到一边,这次连理都没理他!

  韩信感到了极大的侮辱!他再次选择了跑!

  这一跑惊动了萧何,萧何连给刘邦打招呼都没打,直接追了过去。以至于刘邦都怀疑萧何当逃兵了!心情万分郁闷!

  一二天萧何回到汉中,刘邦的表情史记记载“且怒且喜”!

  刘邦最终知道了萧何走的原因,他意识到能让萧何追的人肯定不是一般的人,而且萧何还郑重其事的对他说“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其实真正打动刘邦的是他下一句话!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留在汉中不需要韩信,要想得天下,非韩信莫属!

  他决定听从萧何的建议,直接封韩信为将。

  萧何认真的听他说完任命,突然对刘邦说:虽为将,信必不留!”刘邦一脸愕然!

  刘邦想了想,再次决定,“那就封为大将”!

  就这样,韩信终于走向了历史舞台,这匹千里马遇到了伯乐刘邦,是幸还是不幸?

  刘邦收起了平时傲慢无理的态度,择日、斋戒,沐浴更衣,隆重的举行拜将仪式。

  韩信站在高台,接受了大将军的封号,望着台下众多惊讶的目光,他知道他终于可以叱诧风云,傲视群雄!

  从此战场将会有他最炫目的光彩,最亮丽的颜色!

  他会想起他贫困的过去,屈辱的历史,今天所有的一切都将过去,他将获取最伟大的重生!

  这时候我想起了杨绛先生的一句话:

  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韩信就是那被磨碎的香料,千锤百炼,溢香千里!

  在庆幸韩信的同时,我们最应该向刘邦点赞,让一个无名小卒担任大将军,这不是仅用大胆能概括的,他需要一种胸怀,需要一种信任,这种信任不但但是对韩信,更多的是来自于同患难的兄弟萧何!没有这种纳谏入流的宽广胸怀,

  萧何不会推荐,推荐了也没用!

  刘邦的成功不是因为运气,他的成功在于用人!

  拜将之后,刘邦和韩信有了一次深谈。

  如果说多年以后,刘邦的一个后人在隆中和一个年轻人也进行了一次交谈,历史上称之为“隆中对”!这两个人是刘备和诸葛亮,那刘邦和韩信的这次深谈堪称“汉中对”!

  韩信首先问刘邦:“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当今和大王争夺天下的是不是就是项王?)

  刘邦:是的!

  韩信: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与项王?(大王认为就个人能力以及勇猛而言,你比的上项王吗?

  刘邦沉默了很久答:不如!

  韩信站了起来,跪了下去说“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於威彊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彊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阬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彊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豪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於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这一番话我之所以没翻译,是想让大家感受一下原汁原味的“汉中对”!

  韩信在这里重点提到了项羽两个优点,其实也是缺点的特征。

  第一,项羽这个人英勇无比,但却不会使用人才,这叫匹夫之勇!

  第二,项羽这个人对人非常有礼貌,心肠也很软,恭敬仁慈,可是项羽非常小气,不舍得给部下封赏,这叫“妇人之仁”!

  另外他还有一些错误,比方说他分封诸侯的时候不论功行赏,谁跟自己关系好他就封个大的,谁跟自己关系不好,他封个小的,大失人心,另外他一路烧杀掠抢,他怎么能够得天下呢?

  最后他话锋一转,提到了刘邦能得天下的最重要条件:得民心!

  只要你挥旗东下,三秦转手可得!

  韩信不亏是将帅之才,即准确洞察了整个局势发展,又给刘邦提供了信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